四百一十六章 最了解自己的是敌人(2 / 2)

“子规,现在我等不是在知音社了,可以抛出任何观点。现在我等都是朝廷命官,不可轻易出手。否则平白为政敌得了把柄,会令我等在朝堂上无立锥之地。此时郑相一派风头正劲,要北伐,不可能说服他与金河国交战。我等之所以能有今时今日,全靠借势而起,海商这件事儿还不能操之过急。原来在知音社之时还没觉得那位洪皇帝除了船坚炮利之外有何过人之处,现在看来,是我等轻视于他了。要想继续借势,我等还需要他来推一把,海商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筹码。原本我们是要打算把这件事儿拖得久一些。逐渐展露出来我们的能力,让朝廷给予我们更多的权利。但现在看来不能拖了,越拖情况会越糟糕,这件事要尽快得出结果。”文浩很能沉住气。听完了所有人发言,才自己表态,这一点也很像洪涛,懂得集思广益。

“德馨,这样一来朝廷会不会对我们很失望……”听到文浩要向金河国让步,赵庸率先表示了担忧。他在航海学校里过得并不愉快,还半途退了学,这些经历让他很难对金河国产生好感。

“失望?其实朝廷压根儿也没指望我们能把海商劝回头,他们只是要用我们来弥补史嵩之一派留下的空缺,再牵制一下郑清之他们。只要一找到合适的替代者,就会把我们一脚踢开的。”文浩很不屑的笑了一声。

“那、那我们该何去何从!”赵庸不光是个小肚鸡肠的人,还是个官迷,比谁都留恋这个位置,并且丝毫不加以掩饰。

“哼哼哼,朝廷有朝廷的打算,我们有我们的计策,其实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金河国,而是朝廷。金河国只是我们用来和朝廷博弈的筹码,利用的好,朝廷就不得不重用你我。诸位想一想,假如真的由海商们控制了广州和泉州城,而我们又是这次罢市的的发起者,再成为他们达到目的的助力,到时候他们会选择与其他朝廷官员合作还是会选择我们?”文浩早就有了他自己的打算,说不定这一切都是他早就预料到的,和他的年纪相比,他的城府深得不成比例。

“德馨兄是说我们帮助海商让这两座城市自治!可是这样一来,金河国那边会不会趁虚而入,把我们挤到了一边?那些海商应该更相信海峡公司和金河国吧?”这次轮到徐琰有点担忧了,文浩说的他一部分同意,但是有些方面拿不准。

“这个危险不是没有,但我觉得很低。早在我当知音报主编的时候,就仔细研究过这位洪皇帝的行事原则。他是个很怪的人,好像对权利并不热衷,当皇帝应该不是他的初衷,只是无奈之举。在他的国家里,皇帝的权利非常非常小,甚至不如我这个参知政事。”

“而且他对大宋好像并不感兴趣,也不想染指朝廷里的任何位置,假如他想谋略大宋,也不用等到现在,几年前就可以动手,难度一点不比现在高。可是他没有,有一点让我很想不通,他如此帮助大宋朝廷,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真像郑相所言,蒙古国占领了他的老家,他是在利用大宋向蒙古复仇?”

假如洪涛听到了文浩这番话,肯定会视他为知己;假如他能把野心收一收,别这么用国家人民当筹码,洪涛也会把他当个朋友。只可惜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洪涛和文浩相差太多了,就算文浩再能理解自己,洪涛也不会在身边放一条随时能致命的毒蛇。

“人心隔肚皮,要是他突然又感兴趣了呢?或者说以后他感兴趣了呢?如果让我在朝廷和金河国之间选一个当敌人的话,我宁可选择朝廷。金河国那些人太难对付了,光是学校里那些同学我们就应付不过来。”赵瑱此时也站在了徐琰一边,对文浩的选择不太放心,还把他担忧的主要问题说了出来。

“嘿嘿嘿……这一点大可放心,航海学校的那些学生我结识过好几个,他们确实厉害,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都不为过,而且个个都心狠手辣,行事风格很果断,也没有太多的道德羁绊。不过他们有个非常致命的缺陷,这和那位皇帝有很大关系。这些学生在他的体制下人人都是很那对付的角色,可是一旦离开了他那种制度,这些学生就不那么难对付了。他们什么都不迷信,只迷信成功,只要能给他们提供成功的舞台,这些学生并不介意是在金河国里成功还是在大宋成功。这对我们来讲并不是坏事儿,一旦有了他们的加入,那位洪皇帝就很难再完全控制住大宋的局面了,除非他真的出兵大宋,这种可能性依旧很低很低,我们值得去冒一冒险。”文浩真是算计到家了,不光把洪涛算计了进去,连洪涛的那些学生也没放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