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章 统治崩溃(1 / 2)

铁血强国 流泪的鱼wyj 2316 字 1个月前

早在1887年10月的时候,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正式成立。领土包括南圻、中圻、北圻(亦称东京或者河内)、柬埔寨,随后在1893年的法暹战争中,湄公河东岸的老挝也被收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之中。

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总督是联邦中央行政首脑。开始总督拥有的权力不大,不过是一般的高级官吏,印度支那联邦行政上管理大权基本上操纵在法国国内殖民部手中,宗主国国民会议掌握着这块殖民地立法大权,联邦的总预算,税收定额,有关重大经济政策,乃至修建铁路和公路等具体方案都由法国国内决定,总督只起着收发室作用。

1891年和1898年通过的法令,赋予了总督拥有较大自主权,总督权力逐步扩大。总督在印度支那代表法兰西共和国,总督是印度支那联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联邦总预算必须根据总督指示编制。其次有关印度支那联邦法律、条例、法令等在宗主国国民会议通过后,必须由总督审核批准公布方能生效。

在总督统辖下,交趾支那设副总督1人(辖南圻24个省),安南(辖中圻12个省)和河内(辖北圻23个省)分设总驻扎官2人,柬埔寨(辖14个省)设总驻扎官1人,老挝设总驻扎官1人(辖10个省和1个军事区)。

印度支那抵抗军大举向河内推进,大有打下这里的意图,这让河内总驻扎官大为紧张。连忙向总督求援。但是,印度支那总督对此也没有办法。在印度支那殖民地北部的军队,已经在红河河谷一战当中败的差不多了。就算是从其他地方抽调军队,恐怕也来不及了。

更何况,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地,总共也只有五万正规军和十万殖民地军队而已。红河河谷那一战,已经让他们损失了百分之四十的军队了。加上庞大的领土还需要占领,能够用来对印度支那抵抗军作战的军队,就非常少了。

黄帝纪元4630年3月2日,印度支那抵抗军正式向河内发起攻击。守卫河内的,现在仅仅只有一万多殖民地军队而已。面对五万多抵抗军的进攻,那一万多殖民地军队斗志全无。在抵抗军刚刚兵临城下的时候,他们就直接开城投降了。使得抵抗军能够兵不血刃的占领印度支那殖民地北部的这座大城市。驻河内的总驻扎官,则提前逃跑了,逃回印度支那殖民地南方去了。

占领河内之后,印度支那抵抗军向四周扩张,各地都是望风而降。使得整个印度支那殖民地北部,都落入了抵抗军的手中。抵抗军的兵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张,从五万多人直接扩大到了十万人。

来自于中华帝国的武器装备,使得印度支那抵抗军实力大增。之前那一部分坚持下来的精锐,成为了扩编后的印度支那抵抗军的骨干力量。虽然部队扩编,战斗力有所下降。但是,只要训练一段时间,战斗力就能够提升上来的。虽然无法和世界一流的陆军对抗,但对付法国人在印度支那的殖民地军队,那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印度支那抵抗军的领导人,潘佩珠和潘周桢两人,也进入了河内。现在的他们,尽管又黑又瘦。但是,精神却非常的好。长期在深山老林里面躲藏的他们,这一次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走进大城市了。两人都从中华帝国那里得到了消息,这一次,中华帝国会全力支持他们赶走法国人的。这让他们大为振奋,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即将到来了一样。

“参谋长,帝国支援我们的武器到了吗?部队扩张的很快,训练课不能落下。上一次,我们被法国人打败,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部队的兵力虽然增加了,但战力反而下降了。这一次,我们绝对不能够再犯那样的错了。”潘佩珠说道。他现在的职位,是印度支那抵抗军司令官。而潘周桢,则是抵抗军的参谋长。

虽然,潘佩珠和潘周桢两人都不是军人出身,对于军事,更是一知半解的。但是,有来自于中华帝国的参谋军官的帮助,使得他们对于整个印度支那抵抗军,还是打理的井井有条的。

“司令,已经运到了。目前,正在组织各部队抓紧时间训练。印度支那殖民地北部的法国军队和殖民地军队,几乎已经被我们横扫了。法国殖民者如果想要从南方调集军队过来,需要不短的时间。到时候,我们的部队的训练都已经结束了。正好可以给法国人一个迎头痛击。”潘周桢信心十足的说道。

这一次,中华帝国对他们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的大。单单是派遣到印度支那抵抗军当中的军事教官和参谋军官,就多达五百人。这使得印度支那抵抗军能够快速的发展。同时,中华帝国也加强了对印度支那抵抗军的控制。潘佩珠和潘周桢两人,对此也心知肚明。但是,他们并没有任何的怨言。或者说,即便是有怨言,也不敢有任何的表示。他们都清楚,印度支那抵抗军能够发展到今天,中华帝国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可以说,中国人在抵抗军当中的影响力,比他们更高。如果他们命令抵抗军反对中华帝国的话,估计那些抵抗军当中的中高级军官,会直接将他们逮捕了,送给中华帝国邀功。

正是因为如此,潘佩珠和潘周桢两人,才不敢对中华帝国有任何的不满。他们都知道,只要中华帝国愿意,可以随时撤换掉他们两个。在抵抗军内部,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盼望着取代他们呢。所以,他们两人保住自己地位的唯一办法,就是全力效忠中华帝国,不给那些想要取代他们的人半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