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第260章 王可知否?(1 / 2)

第260章 王可知否?

不返回去打金国,你这话什么意思?张勇瞬间有点懵住了,这小子到底想说什么?

“陶阶,你此话怎讲啊?”张勇将陶阶叫到了自己面前,开口问道。

这个叫做陶阶的文官还是非常有学识的,处理内政和军务是一把好手。也正是因为如此,张勇在关中之地就将他带着。

一直录用至今,甚至今天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帮忙处理军务,但今天这货蹦出来的一句话,让张勇有些听不明白。

“关中王,您在夺取川蜀之地之后,您更应该在川蜀之地留更长的时间,而不是立刻返回北上去参与对金国的战争,这对您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陶阶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开口说道。

跟着这位关中王,也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当年还是一位北方普通学子的他,来到了关中的京兆府,想要在这位兴奋的关中王这里讨一份差事。

刚开始的日子确实不是很顺畅,直到他做了随军的文官,这才开始在关中王的眼界当中出现,在一批文官当中,他也最受这位关中王信任。

最近这几天,关中王一直在交代一些川蜀之地的布防之事和后续的发展问题。他看得出来,关中王是想尽早离开此地。

然后北上前往蒙古大军主力部队那边,指挥对于金国的战斗。可如果这样做,会对未来的发展不太好,所以他才将这话说了出来。

可这话一旦说出来,那么就相当于在挑唆,这位关中王和蒙古之间的利益关系。

但跟关中王这么长时间,他也看出来一些事情,这位关中王表面上虽然对蒙古服服帖帖,甚至说是忠心无比,但这位关中王却隐隐有自立之意。

这一点他还是看的出来的,不过关中王表现的很好,除非在他身边的人,而且是那种计谋权术极高的,否则根本看不出来一些东西。

“你倒是挺敢说的,本王给伱一炷香的时间,你说说你的想法?”张勇慢慢的将手中的书卷放下,看向了陶阶开口问道。

“关中王,您想想看,现在您在蒙古确实位高权重,甚至受封了关中之地,而且现在又取下了整个川蜀之地。

甚至还有吐蕃的一些地区和西夏的一部分土地,也在你的统辖之中。你实际上占据的土地和人口,其实已经不比金国甚至大宋差多少了。

现在蒙古有着大量的敌人,有着金国,还有着大宋,但大宋这一次被夺取川蜀之地之后。

相当于失去了1/3的税收和粮饷,甚至人口损失都到达了1/4,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就像是一头快要瘦死的骆驼。

而金国,现在也就是一头即将死去的老马,根本没有能力阻挡蒙古,在这金国这匹老马和宋国这匹瘦骆驼死后,蒙古是不会停止扩张的脚步的。”陶阶看着张勇开口说道。

他是想要告诉这位关中王,您现在的地位其实和那位汉初的三杰之首韩信差不多,韩信有用的时候刘邦是极尽封赏,又是齐王,又是楚王的。

可韩信一旦没用了,那么等待他的是什么下场呢?是被彻底除掉,得到川蜀之地之后。

这位关中王手中实际的兵力控制甚至已经到达了十万人,而未来这个数字随着川蜀之地的获得,还会增长。

这在任何一个王朝,都是不敢想象的,你手握如此重的兵权?还有土地和人口,怎能叫人放心呢?

在金国覆灭之后,在南宋覆灭之后,蒙古再也没了自己的敌人那么蒙古要对付谁呢?

“你想的倒是挺多的,但蒙古和其他的一些草原马背民族不一样,他们的征服目标可不只是中原地区。

甚至一些蒙古人都对中原地区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更想要的是西方的土地。”张勇开口说道。

这还真不是开玩笑的,中原地区虽然财富方面非常吸引蒙古人,但让他们在这里居住,蒙古人刚开始其实是不怎么喜欢这里的。

改变这一想法的,其实是忽必烈,但现在自己在蒙古的地位,忽必烈的崛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能。

而大部分蒙古将领,还有西道诸王,他们的想法都是向西挺进,这也是张勇为什么在中原地区敢明目张胆的原因。

“关中王!人心最难测,人心也是最善变的,您现在带兵北上,以您的军略,金国必然被灭,一旦金国被灭,那么下一个就轮到大宋了。

结束对大宋的战争之后,蒙古人就会发现大宋有多富有,到时候蒙古人会心甘情愿的将大宋的土地交给您吗?”陶阶开口说道。

在他看来,现在的南宋根本就没有什么战争潜力了,被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自古以来,由北向南攻,那都是一场极其快速就能结束的战斗,甚至说是碾压般的战斗。

他觉得最多十年时间,蒙古就可以灭亡大宋,到时候这位关中王的处境就尴尬了,而作为关中王幕僚的他们,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听到陶阶的话之后,张勇摸了摸下巴,陷入了沉思当中。是啊,自己和成吉思汗还有窝国台等人制定的计划是挺好的。

等灭亡金国之后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其实要打的并不是南宋而是西征!

但在原本的历史上,西征的同时,蒙古人还发动了对朝鲜半岛的战争,还有对于南宋的战争,可以说是三路开花。

其中对于南宋的战争,可是相当重视的,甚至窝阔台还派出了自己最器重的儿子阔出和阔端。

这个说法在东西方是有争议的,因为西方认为蒙古的最精锐最主力部队在西征。

而去攻打南宋的只不过是一支小股部队,甚至偏师而已,而且也没有取得什么重要的战果就撤军了。

但西征的队伍,实在是太过于豪华了,诸王室的长子,领军的还是拔都,贵由,蒙哥,旭烈兀,速不台,蒙古名将云集。

也正因为这一次长子西征,才让西方承认了蒙古的战力,但蒙古秘史还有后世的一些历史,说明了一件事。

蒙古第二次西征确实很庞大,但远没有第一次西征那样举国之力,大汗亲自上阵,甚至这场西征更多的是为了磨练黄金家族的后辈子孙。

对于南宋的战场,也是同样如此,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西征取得了硕大的战果,而南征攻宋,只能用惨败来形容了。

而张勇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扩大长子西征的规模,让长子西征到达一个空前绝后的地步,将蒙古主力大军,彻底推进到西方去。

但这样做却影响到了蒙古东道诸王,甚至河北汉人世侯的一些利益,因为这些人是希望蒙古全力攻宋,南下一统天下的。

这和张勇的想法形成了两个极端,现在窝阔台和成吉思汗还有西道诸王是比较赞同张勇的。

甚至成吉思汗极度反感蒙古贵族势力、黄金家族势力去中原地区居住,因为这会让他们丧失斗志。

夺取中原地区的财富,统治中原地区可以,但黄金家族的子孙却不能去那里享受生活。

因为一旦享受,一旦脱离了蒙古原本的生活,那么他后代的战斗力就会下降。(这个在历史当中也是有记载的,成吉思汗不允许自己的后代去中原地区居住,改变者还是忽必烈,忽必烈在蒙古可是反骨宗王,继位之后,金帐汗国,察合台,窝阔台汗国都相继叛乱。)

可将命运交在别人的手中。自己只能做一些推波助澜,而不是决定性的事情,确实有着很大的变数。

原因很简单,现在距离金国在历史上,真正灭亡的时间还有五年左右,提前将金国攻灭。

那么这场西征会不会提前五年发生呢?或者说自己要想办法拖延五年?

“关中王!在您统治川蜀地区一年甚至两年之后,金国灭亡是最好的,到时候川蜀之地,就没有任何胆敢反抗您的声音了。”陶阶说道。

陶阶并不知道张勇穿越者的身份,自然也不会想到张勇的一些考虑,所以他说这些话,做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在为张勇考虑,因为这样做确实对张勇非常的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