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拉纳出去听讯后,办公室里炸了锅。</p>
“勒尔谨这么想不开的?他以为有那几个老板支持,就能跟皇上争话事人?可笑,天真,太幼稚了!”</p>
老阿觉得勒尔谨脑袋彻底坏了,用屁股想也应该知道他勒尔谨根本干不过老六啊。</p>
老六这么好干的话,他阿大人也不至于一天到晚捧老六的臭脚,美其名曰提高认知,加快进步了。</p>
老纪也是怒不可遏:“皇上,勒尔谨倒行逆施,臣看就不要同他谈了,开打!”</p>
闻言,第一军提督保宁立即挥动右臂:“只要皇上一声令下,末将马上带兵踏平西安城,活捉勒尔谨!”</p>
“皇上,打吧!”</p>
第一军参谋长官张大彪、统制曹大华等将领亦纷纷请战。</p>
军队这一块没人愿意谈,因为只有打才能建功立业,尤其是兵部正在拟定将校授衔,这会不立功更待何时?</p>
能为上将绝不为中将,能为中将绝不为少将!</p>
“维新兴废,在此一战了,皇上,天诛,天诛啊!”</p>
主管兵部的老阿当然知道保宁他们这帮将领心思,想了想立时化身为鹰派领袖,大谈开战的诸多好处。</p>
老阿哪来的底气?</p>
除了六皇帝武功赫赫,维新将士能征善战外,当然是因为他很清楚勒尔谨是个纸老虎。</p>
别看勒尔谨得到了边区、疆区、外蒙等几个老板支持,实际雷声大雨点小,精神上的支持远大于行动上的支持。</p>
首先,乌里雅苏台将军成衮札布和库伦办事大臣勒保、科布多参赞大臣扎拉丰阿根本不可能派兵参加内战,一来他们的兵马根本不多;二来这些地方都归外扎萨克的王公大臣管辖。</p>
根据清廷制定的内外札萨克制度,内札萨克漠南蒙古才为清廷实际管辖,并由科尔沁诸王管治。</p>
外札萨克等同朝鲜、安南等藩属,虽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库伦、科布多等地办事大臣,但主要是协调各部及边务、民政事务,各部具体事务由外札萨克的大小王爷、台吉管辖,遇有战事也是各札萨克的王爷征兵、出兵,不过札萨克的王爷们没有指挥权,只能听从将军调遣。</p>
相当于后世的南朝鲜。</p>
为了拢笼这些外萨克的蒙古王公,清廷前后册封了三千余爵位,亲郡王多达上百人。</p>
随着漠南蒙古归顺,漠北的蒙古王公大臣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带兵南下,因此就算乌里雅苏台将军成衮札布真想从关内的政权更迭分一杯羹,他能马上动用的兵力其实就是国初沿袭下来的漠北三营。</p>
驻防在库伦的清军称“前营”,驻防在科布多的清军称“后营”,驻防在古城的清军称“西营”。</p>
康雍时期,由于实行“皆征蒙古兵以戍,以屯,以牧焉”的政策,因此三营鼎盛时期有近六万兵马,其中大半都是扎萨克王爷们的族人。</p>
西北战事平息后,乾隆便将前番交由兆惠等带领的关内清军撤回关内,并于库伦、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管辖。</p>
也在这两个地方驻军。</p>
驻军兵力是库伦办事大臣领绿旗兵125名,科布多参赞大臣领绿旗兵326名,也就是说漠北三营的前营和后营总兵力加一起不到500人,且清一色是绿营兵,没有满蒙兵。</p>
这点兵力当然谈不上对外札萨克的有效管理,只是个单纯象征意义,因此清廷一直将外蒙诸部视为“藩属外国”,也是后来嘉庆不想干涉外藩事务的原因之一。</p>
驻兵少,加之沙俄势力入侵,导致后来外札萨克迅速脱离中国。</p>
为了让这几百绿营兵能安心在漠北驻防,乾隆定下三年轮换制,就是每隔三年由原营派员前来替代的换防体制。</p>
换言之,乌里雅苏台将军以及所辖的办事大臣们真铁了心要和六皇帝过不去,在无法征召外蒙古诸部参战情况下,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行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