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债多不愁鬼多不怕(1 / 2)

谈正事,贾六自然就要敬烟了。</p>

烟味不够弥漫,就代表友情不够,重视不够,关怀不够。</p>

旗人大多都抽烟的,尤其满洲人抽烟最是厉害,当年无论是太宗皇帝还是摄政王,那都是出了名的大烟枪。</p>

以致于朝鲜在燕京的使者特地报告国内,要求加大往燕京贡品中的烟叶数量。</p>

前明和大清交战时核验首级俘虏,第一个核验标准就是扒开嘴看牙。</p>

凡牙黄者必是真满,反之则不是。</p>

草原上的蒙古人好茶叶,辽东的满洲就好烟叶。</p>

百年下来,旗人倒成了烟草业的大客户群体。</p>

当然,这也为他们进一步成为阿芙蓉的忠实用户奠定基础。</p>

道光他老娘、叔叔们就是阿芙蓉的超级VIP。</p>

林则徐禁烟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京师皇族。</p>

不过阿芙蓉这东西早在宋代就有,前明时南洋藩属也时常往大内进贡,多用于制药炼丹。</p>

崇祯年间明朝发起过一次全国性禁烟活动。</p>

原因是有官员发现有不法商人将阿芙蓉偷偷加入到烟草中,使人上瘾。</p>

不过没几年明朝就亡了,禁烟自是不了了之。</p>

贾六为何如此热衷于直隶大办工业,搞通商,搞海军,未尝没有反向发起阿芙蓉战争的意思。</p>

当然,他本人是不抽烟的,但不抽烟不代表反对抽烟,有时候他碰上了棘手事,又或是彷徨到了家国命运的十字路口,也会抽上几杆。</p>

大人物嘛,有几个不抽烟的。</p>

于是,一只小铁盒从贾六的兜中摸了出来。</p>

在阿参领诧异的目光中,总督大人轻轻打开小铁盒,从中将一根约食指长的白色烟卷亲切的递到了对方面前,面带微笑道:“尝尝我的香烟,贵州的烟叶制的,口感不错,抽着不呛人。”</p>

临了不忘补一句,“朋友送的。”</p>

“香烟?”</p>

受宠若惊的阿参领赶紧接过总督大人递来的烟卷,眼神中满是好奇,因为他还没见过把烟叶卷进纸中来抽的。</p>

今儿真是小刀喇屁股开了眼了。</p>

正愣神时,一道火光在他眼前亮起,竟是总督大人亲自用火折子给他点火。</p>

这就不是受宠若惊,而是天恩浩荡那种了。</p>

微弱的火苗,如同童话故事里的小女孩,给阿密达带去了牛排,带去了烤鸭,带去了人生新的方向,也打开了他从来没有打开的一道大门。</p>

门后,堆满了金山银山,还有无数顶戴和双眼花翎,外加遍地的黄马褂。</p>

就是荣华富贵,大大的有!</p>

“抽抽看,”</p>

在总督大人鼓励下,阿密达深深抽了一口香烟,“嗞”的一声,烟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燃烧了三分之一。</p>

“呼!”</p>

浓郁的烟香味让阿密达为之着迷,好似整个人打了个寒颤,很舒服的那种。</p>

看着阿密达脸上的满足之情,贾六也很高兴,因为他的口水没有白白浪费。</p>

舔的水平也越发高涨。</p>

故事就从香烟开始。</p>

总督大人围绕香烟可以不用装在烟锅里,而是直接能抽这个事实说起,带出了解放思想,大胆改革的方针指示。</p>

最后点题。</p>

是不是可以发挥关门优势,把关外的宝贝转换为合法的收入,提高关门驻兵和家眷的收入,同时也能为直隶财政创收呢?</p>

“这?.”</p>

阿密达陷入深深的沉思,总督大人大胆创新的思路撩拔了他那颗萌萌之心。</p>

要知道山海关作为“柳条边”的最西南端,相当于国门一般,守住了这道国门,汉人自是过不去,那样一来关门除了收收那些经营执照挂在内务府的商队关税,以及获得边门签票的小贩些许好处,实际上也没啥油水。</p>

但要按总督大人的设想,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胆创新,将从前的“堵”改为有引导性、有控制性的“疏”,是不是就能从中获得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巨额利益。</p>

好比那些想到关外谋生的汉人,一人收他十文钱,再让他们在指定区域搞聚居点,由关门和沿边八旗官兵定点征收各种税收,甚至可以低价从这些汉人手中收购皮毛、人参、东珠高价运到关里卖。</p>

还可以让出关的穷汉人种地,收他们的租子.</p>

总之,让汉人去替旗人挣钱,不比杀了他们好?</p>

还能顺带着解决直隶地区人多地少问题,缓解社会治安,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怎么看都是一件良政啊。</p>

问题是,这么大的事情,可不是他一个参领能搞定的,还涉及到关外的大小衙门。</p>

更何况,朝廷之所以设柳条边,就是不让汉人出关。</p>

国策在此,怎么敢随意创新变通呢。</p>

柳条边这个名词,贾六前世就听说过,此边准确说不是长城,而是清廷对关内关外的分界线,部分是建在明长城基础上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