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所为何(第一章)(1 / 2)

臣民!

国民!

何谓臣民?何谓国民?

臣民之顶点为满清奴役下之奴隶。国民则始于中华朝!

一篇文章看似不甚至起眼,但是有时候却会对人造成很大的冲击,为臣民还是为国民?

对于开宏五年的人们来说,或许不是每个人都会注意到这一点,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会忽视这一点。

“……愿为皇帝陛下所统治中华帝国之国民!”

看完报纸上的这篇“国民与臣民”的文章,朱宜锋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神情变得凝重,甚至就连呼吸都变得有些异样,坐在那里,一时间居然有些走神。

他脑海中在反复的思索着这件事,思索着有关“臣民”与“国民”的问题,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篇文章至少在这一刻给朱宜锋造成前所未有冲击。

这是民众的觉醒!

几乎是一瞬间,朱宜锋的脑海中就得到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甚至让他有些激动,似乎这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开宏五年来初启民智的一个成果。

是的,五年来的启民智,从这篇文章中可见一二。民智的开启,不是以培养了多少学生、建了多少大学做为象征,而是在这一过程中,民众是否产生主人公意识为标准,是否有国民意识为标准,当然,现在这一切只是模糊的意识,但可以肯定的是,从今以后,民智之路一但开启,将是无法阻挡的。

“这,是对还是错?”

突然之间,面对这种突然其来的“国民意识”的产生,朱宜锋居然有些担心,他所担心的不是其它,而是这一切产生是否太早了,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权力。更为重要的是是否会影响到皇朝的统治,影响到他的统治。

“哎呀,这些东西似乎有些太超前了……”

在心里嘀咕一声,朱宜锋又一次看了一眼那张报纸,尽管他有些担心,但是他却没有任何心忧之处,因为没有任何人比他更了解政治,至少在中国,没有任何人比他更了解。

或许民众国民意志的觉醒,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得政府在未来不得不让出一部分权力,但是对于皇室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坏事。权力是需要制衡的,政府的权力现在是自己在控制它,但是在将来,可以用国民去制衡它,至于那些所谓的“贵族”……他们当然也是王朝的一个重要组成,但是他们同样也需要制衡,

冷笑着,朱宜锋像是想起什么一样,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情报局的一些报告,在过去的五年间,因为中华朝对土地的限制,使得那些新朝勋贵们,无不是纷纷投资实业,投资金融业以及工商业,尤其是前者,国内所有的银行,除了帝国中央银行之外,其它的官办、私营银行之中,都有新朝勋贵的股份,他们通过对金融业的控制,影响着工商业。

对于新朝的勋贵们的这些行为,朱宜锋一直都是持以默许的态度,就像在武昌的时候,他千方百计的将督府上下的官员与督府的利益结成一体一般,殖民地的封地不过只是一种利益捆绑,至于现在,他们对金融业、工商业的投资,同样也是一种利益捆绑,只有将他们的利益与金融工商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他们才会支持新朝的新政。

确实,正是得益于他们的支持,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他们对保守派的打击从来都是不遗余利的,就像在旧时代,官吏们千方百计的保证土地利益一般。而这一切,无不在刺激着国内工商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他们的竭力支持,才使得国内的工商实业有着一日千里的进步。

国人不是不擅于经商,一但有了良好的环境,国人立即会展现出他们对商业的天赋。但是在国力因为工商业的发展而迅速增加,中华朝的财政收入在短短五年内,就增加数倍的同时,勋贵与商业的结合同样也显露另一方面的弊端,尤其是在战争爆发之后,更是如此。

闭着眼睛的朱宜锋的脑海中闪过了一张张文件、表格,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数字、条文,渐渐地,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他的眼前变成一幅似乎真实存的图画和故事:

战争爆发之后,在国内金融界的支持下,总额超过五十亿元的债券一共分成三期发行,而这些债券发行之后所筹集的五十亿元资金,则是在军事拨款和推进工业的旗号下,被分别使用。

这些钱和巨额的军费开支迅速转到国内数百家企业的身上,当然,那些企业主是绝对不会把钱锁在保险箱里,金钱的威力就在于它的流动。企业家们立刻用它们购置机器,增加工厂产能,同时他们还会试验武器,招聘更多的工业,转产有利可图或利润丰厚的各种武器,以满足突然膨胀的军事需求。

但是这仅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普通人所能想象中的那一部分,不过只是冰山一角罢了。还有一部分钱——那些企业的正常的利润,并不是都投在新武器的研制或者工业生产的扩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