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见证(第一更)(1 / 2)

崇明岛!

作为长江口最大的岛屿,在过去的三年间,这座岛屿一直为义军所控制。在过去的三年半间,这崇明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年前一座大型石船坞在此建成,与此同时,来自荷兰的冶港工程师指导着数千工兵,在这里建成了一座新港,曾经小小的港口为石砌的新港所取代。

修船厂、港口的先后筑成,使得崇明岛从一个江心岛,变成了义军长江舰队最重要的基地。从武昌驶出的军舰满载着军官和水兵,抵达崇明,在这里驶向大海,于海上进行航海训练,最终,他们将会加入位于广州湾的南洋舰队或者厢馆的北洋舰队,成为真正的海军军官。

从内河到大海,这是义军海军养成的一个典型过程,直到去年,随着黄埔海军军官学校一百六十名海军军官的毕业,才改变了这一局面,可即便如何,80的水兵,仍然需要着从河到海的过渡。

一步一个脚印,或许可以用这样的话语来形容海军。

尽管在表面上三年来,义军的海上力量并有太大的扩张,更多的是以加强训练,提升战力为主,尤其是购自英国的四艘军舰交付后,加之俘获美军远东舰队的三艘军舰先后修复,交付海军。

对于拥有16艘适合远洋航行的军舰的义军舰队来说,其舰队似乎足够了,尤其是其还拥有多达四艘其它国家海军未曾装备的铁甲舰,尽管这四艘铁甲舰都是内河炮舰,但其相比于木壳军舰,仍然有着极大的优势。

但实际上,海军一直没有停止其扩张的脚步,在过去的三年间,在加强海军训练的同时,更多的是从事硬件上的建设,比如黄埔造船厂的扩建,广州湾海军基地的建设以及崇明船厂和港口的建设,当然更重要的是海军官兵的培育与训练。

海军从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间便能建成的。

“嘟……”

在汽笛声中,一艘军舰缓缓驶入了崇明港,这是一艘不到千吨的风帆蒸汽船,隐约得可以看出这是一艘木壳船。

这是一艘刚刚结束远航返回港内的军舰。

“怎么这么多船?”

“楚扬号”训练舰还未进港,立于舰艉的,便看到港内的栈桥边泊着一艘艘军舰。

“粤丰、粤威、粤扬、粤裕……”

看着港中的军舰,惊讶的发现,整个南海舰队似乎都过来了!

“粤字级”与商船改造的“楚字级”和“湘字级”不同,7艘“粤字级”皆为军舰,三艘缴获自美国海军,四艘购自英国。

“整个南海舰队都过来了?”

“该不会出什么事儿了吧?”

对于军舰上的百余名刚刚结束为期九个月远洋训练的“楚扬号”上的官兵们来说,在过去的九个月中,他们一直在北太平洋进行远洋训练,在北太平洋与滔天的风浪抗衡着。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向俄国人展示中国海上力量的存在——去年,随着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束,俄国人再一次将视线转往东方。在过去的两年间,义军舰队清除了其在远东的全部的沿岸要塞。

但是,这并未能阻挡俄国人再次投向东方的脚步。实际上,现在远东的问题是克里米亚战争的残留的问题,在停战谈判中,法国并没有坚持他们最初的要求——就远东问题进行谈判。换句话来说,督府被英法两国在谈判桌上出卖了。他们并没有对督府对堪察加等地的占领表示支持。

也正因如此,海军才会成立北洋分舰队常驻于厢馆以及北海(彼得巴甫洛夫斯克),以作为实力威慑,尽管现在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受重创的俄国并没有力量向远东派出他们的军队。可谁都知道,战争的阴影会一直笼罩着那里,所以海军才会以北太平洋海区作为主要的训练海区,以应对未来的战争。

“那是……”

突然,李云迪注意到在“粤丰”号的一旁停泊着一艘显得有些小巧的军舰,只不过它的外形与其它的军舰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的舰肿部突起一个占整船三分之二的平台,两个桅杆间有一个烟囱。

这艘军舰的模样看起来有些怪异,因为它没有船头的纵帆。

“新采购的军舰?”

疑惑中“楚丰号”慢慢的进了港,进港后李云迪所有的疑惑都得到了回答,南洋舰队之所以全数北调,是为了躲避当时爆发的鼠疫。

“你们走到时候,粤湘两省的鼠疫刚刚爆发,咱们这边根本就不知道。鼠疫几乎传染了整个广东,为了避免鼠疫对海军造成伤害,兵部就命令舰队北调到崇明,正好那个时候,北洋分舰队刚成立,崇明这边就只有两艘适合航海的军舰,考虑到这里的环境,也需要加强防御……”

迎接下属回家的,对说道,现在的他已经晋升为长江舰队司令。

“所以虽说现在鼠疫已经结束了,南洋舰队仍然常驻于此!”

“哦,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