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后园(第一更,求支持)(1 / 2)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武昌多水,非但出城之后,城外湖泊密布,大小湖泊多达127个,大者相当于数个武昌府城,小者亦与武昌府城不相上下,可谓是“百湖之城”,而在城内亦有大小湖泊数十个。

因为旧武昌城除城墙和少数官厅衙门外几乎完全被太平军焚毁,在重建武昌时,于总督衙门上扩建的督府衙门,便得此便利,向个扩散数十亩,将附近的一座湖泊纳入府中,成为督府后花园。

听涛亭位于后园的湖泊间,湖水清澈幽碧,深不见底,每当下雨的时候,亭边而后便泛起一股轻薄的烟雾,如梦似幻般。正如此时一般,那雨帘使亭子似乎处于水雾之中。

此刻在这小亭内,朱宜锋正背负双手静静的站立着。他的神情专注而沉静,双眸正默默的凝视着远方。

“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明明天上。烂然星陈。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听着从院中传出的歌声,虽说那歌声并不响亮,但是朱宜锋却依然凝眉聆听着歌曲。

对于作为实用主义者的朱宜锋来说,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他的矛盾性,一方面他可以打着复古的名义,借鉴西方对官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说在引入陪审团的时候,就是借着“复古”的名义,因为西周时曾有“三刺之法”:举凡重大疑难案件,都要经过这个程序,即“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而在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全面学习西洋,对西方的现代科技文明极为推崇。无论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无论古老文化还是现代文化,都有其精华与糟粕两方面。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最好的选择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以海纳百川的心态,将外部的文化加以吸收,最终变成自己的传统。

无论崇洋还是复古,尊孔还是非儒,其初衷和社会意义是一样的。但“旧瓶装新酒”远远胜于“新瓶装旧酒”。甚至就连现在翻译的那些外国著作,为了使译著更显中国化,翻译馆中的诸人使用的语言都带有浓重的桐城派风格,连平仄韵律都写得炉火纯青,堪称“中瓶装洋酒”的典范。

当然,这首《卿云歌》也不例外。

在儒家文明之中,尧舜的“禅让”可以说是儒家文明的理想社会。汉朝注释《尚书》的《尚书大传》中又“补充”了一段轶闻: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礼。演奏音乐时出现变调,音乐未完就疾风暴雨,舜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见于锺石!”即发生这样的音乐变调和疾风暴雨,是上天告示我,应当将皇位禅让给另一位圣者,也就是禹。

在举行禅让仪式中,君臣合唱了《卿云歌》。卿云,即吉祥之云或喜气之云,一位圣人将皇位自愿、和平地禅让给另一位圣人,那是整个民族的幸事。全歌共三章,讲道的是君臣相和。

不过对于这首歌的意境,朱宜锋倒也没有想那么多,更多的印象是来自于《直奉大战》那部电影,或许对于百年后国人的来说,这首歌的歌词内容太泛,文字太古很少有人理解,但……在这个时代,基本上读过书的人都能理解这首歌,理解歌中的意境。

“……於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圣,莫不咸听。”

听着从院中传来的歌声,朱宜锋的眉头又是一皱,这句词的意思很简单,社会像音乐般的和谐,这是顺从天意、符合民心。将皇位禅让给另一位圣贤,普天之下莫不欢欣。但这并不是朱宜锋所需要的。

“看来,这词还是要修改一下……”

是要修改一下,或许《卿云歌》首章华美,次章超迈,末章真诚。语言结构大致同《诗经》,但在《诗经》中还很难找到这样君臣和睦的诗情。秦汉以降,这首歌代代相传,寄托着人们对尧舜让贤和社会安康的赞美,尧舜成为华夏盛世与民族道德的象征。

但这绝不是朱宜锋所需要“国歌”,毕竟,任何人都不可能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同样,自己也不可能将此禅让给其它人。

“看来还要让其它人改一下啊!”

摇头轻叹着,朱宜锋走到亭子里。亭内,一张石质制成的石桌上,正燃起一个铜炉,炉上置着一个铜壶,看来已烧有一段时间,在这个没有茶瓶的时代,将铜壶放于炉上保温是必须的,而且在这里,也能驱散一些潮意。

就在朱宜锋摇头感叹的时候,那边的歌声停了,似乎她还有些不太满意,确实还有些不尽人意,尽管并不懂音乐,但朱宜锋仍能听出曲调与自己想要的依然还有些的差别。

国歌、国旗,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这可是百年大计,可别像后世一般,先弄了个国歌,后来又弄个国旗歌,弄得外人根本分不清什么是国歌,什么是国旗歌……

心底这般嘀咕着的时候,一阵碎步声渐渐传来。

“这雨下的……”

顶着雨一路小跑到亭子里的容茗慧,俏脸上满是剧烈奔跑后的嫣红,带动着胸前两团饱满诱人的坚挺上下跌宕,她刚一来到亭子,不及抱怨,话声便嘎然而止,随后她惊讶的看着面前的这个人。

“你怎么在这?”

“我为什么不能在这?这……”

唇角一扬,朱宜锋向前一步,煞有兴趣的盯着她那张带着雨珠的俏脸时,目光却不自主的朝着上下跌宕的胸前看去。

“这可是我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