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智若愚(2 / 2)

“这二人之中,张任你可以完全信任,他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只要你不犯蠢,他能保得你一生平安。”

“而吴懿”说到这里,刘焉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他的父亲与我是莫逆之交。待某死后,他就是你的哥哥。不过对于此人,你要留个心眼。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尽信。”

“这个人念在我等的情谊以及张任的面子上一定会善待与你。不过来日方长,谁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此人性格反复,不似张任一般忠义,待你长大以后一定要对其提防一二。”

“另外,父皇死后你恐怕会被送往金陵。到时候你一定不要有所异常,继续你以往的样子生活,无需隐藏更无需做作。每天只需要吃喝玩乐即可,如此作为方能确保你的性命无忧。”

刘焉语重心长的说道。

乐不思蜀让刘禅背负了无数的骂名,但实际想想,刘禅这么做并没有什么错,而且可以说是最为正确的回答。

司马昭安排蜀国的节目,还问刘禅感受如何,这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试探一下刘禅究竟是何心思吗?这和当初的曹操煮酒论英雄有何区别?

刘备为什么什么都不干去种菜?为什么被曹操称之为英雄吓了一跳?还不是为了藏拙,为了保全性命?

刘禅做的不也一样吗?当时那种情况他能如何回答?

哀伤哭泣?除了会平添司马昭的戒心,惹来杀身之祸还能换来什么?难不成这么说司马昭就会可怜他,放虎归山把他送回益州?

刘邦和项羽的教训才过去没多久呢!司马昭就是再傻也不会干这种事。

刘禅当时的行为其实就是无奈之下最为正确的选择。场下随从的忠于蜀国的那群人哀伤哭泣能换来什么?怜悯吗?

都说刘备是哭出来的江山,可他哭的是名士、哭的是手下、哭的是盟友。而对敌人哭换来的绝不可能是怜悯,只能是嘲讽和不屑。

刘禅的一句乐不思蜀,固然也得到了嘲讽,但却松懈了司马昭的戒心,保全了自身的性命。不说大智若愚,说一句急智绝不为过。

否则当时四十多岁,享受过那么多年皇帝生活的刘禅,怎么可能会说出那么傻的话?那些歌舞他没看过吗?还是从首座掉到次座更舒服一些?

刘焉如此叮嘱,和刘禅的做法其实差不多,就是为了松懈江东之心。再不能反抗推翻袁术的情况下,最好的结局就是活下去,说不定将来就会有后人再次崛起。很多世家不就是这么出来的吗?

“孩儿记住了。”刘璋虽然傻,但人傻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听话。对于刘焉的话他是深信不疑,虽然不甚明白,但依然将之深深的记在了心里。

刘焉闻言欣慰的抚了抚刘焉的头:“记住就好,记住就好。另外,你还要记住。我和袁术并无仇恨,战败身亡也不过是技不如人。我死之后,你不要记恨任何人,更不要想着报仇之事。但是对于世家中人,特别是益州的世家中人一定要防备一二,绝不可轻信他们。有任何拿不准的问题就去找张任和吴懿”

就在二人言语之间,成都城内的动乱已经接近尾声,而城墙之上的战斗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