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未来的目标(新书发布,求推荐,求收藏)(2 / 2)

“我还是渴望开疆拓土,还是渴望将来的功绩上,有显赫的军功……况且,儿臣也有儿子,虽然不会像父皇一样,有那么多,可再怎么样,也得有几块地方给他们作为封国吧。”

对于儿子的这番话,朱明忠点了点头,看着他说道。

“焱儿,其实,作为君王,最难的不是开疆拓土,而是如何守成,创业难,守业更难,对于你来说,最重要是消化掉这些年,大明吞下的地方,只有消化掉了才是自己的,否则啊……”

摇摇头,朱明忠长叹道。

“早晚有一天,还是会归别人。”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并不希望大明继续对外扩张,他更希望大明能用几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时间专注于对西域等地的消化。

“只有等到那里完全内地化之后,那些地方才会是咱们,现在……还不一定啊!”

“父皇所言甚是,儿臣受教了。”

父皇的教诲让朱和嘉点头说道。

“不过,这些年在这件事上,做的还算凑和,朝廷每年向西北铁路提供超过500万两的补贴,而且还减免了那么多的税,为什么?为得就是降低西北铁路的运输成本,现在西北铁路的客运票价只相当于京平线的30,相当于东北铁路的60,还有在东北铁路、航线的补贴,其实说到底,也就是为了让百姓可以用更少的钱,到西域、到东北,是为了吸引他们移居到那里的,在当地定居,为什么军队只能采购西北的牛羊肉,也是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这一系列的政策都是朱明忠在过去几十年内推行的,而且效果极为显著,就像包括滨海在内的东北地区的人口经过三十多年的长期移民,已经突破了一千五百万。这也意味着东北地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内地化。至于西域也正在慢慢的内地化,人口也早就突破了500万人。甚至就是在蒙古等地,也有了几十万内地移民。

大规模的移民,改变了东北和西域的状况,但是想要彻底的改变,就必须要不断的推动鼓励移居的措施。

“所以,现在和将来,对于大明来说的就是进一步加大鼓励移民的措施,不要去谈什么移民会导致内地人口不足,这些年大明人口增长的速度你还没有看到吗?人口增长超过世人的想象,为什么?”

看着似有所思的朱和嘉,朱明忠反问道。

“纳妾不仅仅是富人的权力,普通人也是如此,但凡是男人,多收个斗总会寻思着能不能纳个妾,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每年来到大明的外国女婢有多少?三十万?五十万?可能还要更多,这些女婢说是婢女,可是却有不少人都成了家主的侍妾,地位是低下了一些,可却能生儿育女,多子多福……好事啊!”

父皇的感慨,让朱和嘉笑说道。

“父皇,好像一直都人嫌弃那些异族女婢,觉得操使她们实在是有辱身份。”

“有辱身份……”

儿子的话差点没让朱明忠哈哈大笑起来。

这些年要是说大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恐怕就在几百万异族女婢进入大明,但凡中等之家,都会有异族婢女,少则数人,多则数百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明禁止自卖,自卖者与买奴者皆流万里,且要抄没家产。因为只准婢女进入大明,这家家户户色目婢、南洋婢、西域婢之类的婢女也多了。

这些婢女多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直都人觉得用这样的婢女会辱没他们的身份,更何况还有数百万婢女成为主人或者普通百姓的侍妾,更是让许多人颇为不满。

“他们是不是还说什么串了种了,味都不一样了,也就是些蠢货而已,不用理会他们,朕不知道其它,只知道,有异族婢在,同胞百姓就不会为他人役使,就不会自卖,那些人觉得役使同胞高贵,可以,让他们去雇佣人,想要蓄买同胞为奴……”

冷笑一声,朱明忠冷冰冰的说道。

“朕还正愁着殖民地人少呢!”

丢出这句话后,朱明忠看着儿子,语气认真的说道。

“焱儿,人力就是国力,足够的人力是大明维持强大的根本,这几百万婢女可以给大明生育上千万人丁,这上千万人丁就是大明多出的来的,相对应的,异国就少了上千万人丁,久而久之,大明人口越多,占据的地点也就越多,而异国人口自然也就越来越少,只要大明继续保持天朝的优势,保持生活上的优势,那些异国女人就会乐得来到天朝,那怕是作为奴婢,更乐意作大明百姓的侍妾,财富资源与血脉传承是划着等号的,这也是大明现在最大的优势!”

父皇的话让朱和嘉陷入沉思之中,不过只是稍微沉默片刻,他还是抬头看着父皇问道。

“似乎,还是绕不过扩张,毕竟,随着人口增加,大明的土地总归是有限度的,清河书院有人估计,按现在的增长,最多再过三十年至五十年,大明的人口就会突破两万万,即便是考虑到大量百姓移民海外诸夏,最多五十年,也会突破两万万人。到那时,也许大明就会面对土地供应不足的困境,这势必会降低百姓的生活水平。”

扩张也是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迫不得已的选择,尽管并不愿意承认,但总归是需要面对的。

“确实是这样啊,现在是人少地多,所以百姓生活水平很高,可是等到人多地少的时候,到时候能吃饱饭都是奢望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一个选择……”

注视着儿子,朱明忠神情严肃的说道。

“就是对外扩张,不过,为什么要把注意力放到巴格达呢?那里可都是沙漠,往西边看看,咱们在那里不还有一个邻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