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掌 送行(1 / 2)

独断大明 官笙 3478 字 20天前

景正二年,三月二十三。

内阁的‘新政’计划基本拟定,地方上的总理大臣也都就位,正分批次的准备离京。

皇宫,御花园。

凉亭里,石桌四周坐着六个人,朱栩以及地方五大总理大臣。

西方总理大臣傅昌宗,北方总理大臣周应秋,东方总理大臣杨景辰,南方总理大臣王从义,国中总理大臣余大成。

“有什么想法,现在都说说,不要有顾忌,朕还不是那种听不进忠言的昏君吧?”朱栩端着茶杯,笑着说道。

傅昌宗,周应秋都没有说话,两人很清楚,朱栩是想考校一下其他三人。

杨景辰原是礼部侍郎,尚书衔致仕,自身履历是相当厚实,为人秉直,做事干脆,有力道,闻言便道:“回皇上,对于沿海的三省,臣做过一番调查,臣认为当前要务,一个是推动‘新政’前进,确保朝廷对地方政令通畅,二是固本培元,收复民心,王道与仁道并重……”

这个杨景辰,朱栩并不了解,但从锦衣卫的调查来看,这个人确实是个人才。

听了一阵,朱栩还算满意,转头看向王从义。

王从义是南方总理大臣,辖制的省份最多,相对来说很是复杂,他无惧色,不卑不亢,躬身道:“皇上,南方多戾气,不服王化久已,臣以为,在南方当行霹雳手段,肃清吏治,令‘新政’深入人心,不得反复,只要‘新政’向前,臣相信,不管是应对灾情,还是重塑王化,都指日可待……”

王从义为人刚烈,行事果断,做过山东,陕西巡抚,也是一个仕途丰富,从政经验丰富的人。

这也是个有主意的人,朱栩暗自点头,又看向余大成。

余大成这个人,有些‘滥竽充数’,从他的经历来看,这个人守成有余,开拓不足。

他知道他声望不足,一见朱栩的目光,连忙道:“皇上,臣认为,‘新政’的关键已在下不在上,皇上以及朝廷众志成城,已是滚滚大势不可改。现在唯有下面沸沸扬扬,混混沌沌,是以,臣认为,‘新政’不是从上而下,还是从下而上的问题,是上下相用,并重,不可一昧下压,还需地方上疏通……”

这个‘上下并重’还是第一次有人提,朱栩脸上略带兴趣,端起茶杯,道“继续说。”

余大成看着朱栩,有些紧张,道“臣打算对县以下动手,‘保甲法’可以变一变,将一村之权从一个村收集而出,或者合并成多个村,权力归一,这样能减少他们的阻力,也能让衙门将手伸进村中,之后,不管是丈量田亩,还是登记户口,都将相当轻松……这只是臣暂时的想法,回去之后会找多人商议,以完善,妥当,拟定奏本后上呈内阁,上奏皇上……”

朱栩放下茶杯,嘴角含笑。

余大成有些取巧,用的是就是内阁对付各地巡抚的办法,在巡抚头上加了一个总理大臣。不过,他这个办法确实不错,实际上也就是多了一个‘镇’的级别,能有效的收集村中之权,将官府的手强力伸进去。

自古以来,皇权不下县,宗权大王法,大明的‘新政’想要实现,必须要将皇权下县,打破宗权!

“好,你回去之后商议一番,给朕写奏本,你这个想法很不错。”朱栩笑着赞许道。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庸才,只要肯做,总能给人惊喜。

余大成见朱栩赞许,连忙站起来,激动的道:“臣遵旨,臣回去之后就写,一定在离京之前呈送皇上御览……”

朱栩微微点头,环顾五人,道:“你们能对‘新政’有这样的态度,朕十分欣慰。朕将政务交给内阁,朕希望你们也能鼎力的支持内阁,凡事都能讨论,绝不能给外界一种我大明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党同伐异的错觉!你们,可明白朕的意思?”

五人连忙起身,抬手道:“臣等明白。”

朱栩压了压手,端起茶杯。

内阁搞出这一招虽然出乎他的预料,但在眼前的特殊情况下,也确实不错,若是得当,他也能放心的给权。‘新政’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需要群策群力,集中大明所有力量去披荆斩棘,平艰克难。

傅昌宗等人坐下,神色平静。

眼前这位陛下,三番五次的重申要地方尊重内阁,不允许党争再现,显然不是嘴上说说,有意的在敲打。

朱栩见五大总理大臣,接着就是与各地巡抚谈话。

当天下午,内阁,朱栩班房小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