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八章:三年又三年,屯兵玉门关(2 / 2)

“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同样激动的张程,忍不住的不断念叨着。

来到玉门关已经九年了,九年间不曾离开过,关中大地的喜怒哀乐,与这里没有任何的关系,家,成为了最遥远的地方。

九年来,张程送走了一批将士,迎来了第二批将士,三年后,苦苦等待着回家的将士,却怎么也走不了的苦楚。

九年来,让张程的缕缕青丝变成了满头的白发。

“列阵!别让新来的弟兄们小瞧了咱们!”张程朝着下方大声的喊着。

回家,成了最遥远的奢望。

来到这里的人,都是一时半会儿回不去的。

唐朝继承的隋朝的大统,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的,也包括了军制,戍边的规矩。

按照规矩,戍边的军队最长需要三年轮换一次,那些距离长安较近的地方,甚至可以两年轮换一次。

但是在这里,玉门关,不说三年,便是五年能轮换一次就算是不错的了。

第一批人在这里待了五年,第二批人如今已经待了四年,想走,但换防的部队却久久不曾出现,无奈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的守着这里。

一个月前,张程接到了长安的旨意,朝廷会派出一支部队对他们进行换防,其中包括了张程在内,所有愿意回来的,都可以离开,愿意留下的也可以,全部按照戍边的待遇执行。

当消息散开之时,所有人都爆发出了极度的欢呼。

也包括张程在内,没有人想留下来,他们已经离开家太久了,久到记忆中家的模样已经渐渐的散去,模糊到必须要用力去想,才能想出来。

“将军,情况好像有些不对呀。”兴奋之余,徐泾似乎是发现了一些异常,连忙说着。

不对?张程心中一愣,连忙放眼望去。

情况确实有些不对,惊愕道:“难道陛下派来了一个军团?”

玉门关的守军只有一万人,除去连年的战损,以及其他的原因,现在玉门关只剩下不足八千人,在这里想要得到补给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在这里,一万人的驻军几乎已经是极限了,倒是有地方可以安置,但那些都是空地,长期驻军,住在行军帐篷内是不行的。

而对面大军行军是的动静,绝非一万人那么点。

“怪了,咱们这里虽说不安稳,但吐谷浑也从来不敢大肆进攻,一万人镇守已是绰绰有余,派一个军团过来干什么?主动进攻吗?一个军团会不会有点少了?”徐泾不停的猜测着。

“不管了,先列阵,待会看统兵的是谁就知道了!”张程摇了摇头,信中并没有说要来多少人换防,只说了个大概的时间。

一个军团……

两个军团……

三个……

没有三个,两个半军团。

朝廷足足派了五万人的部队来玉门关换防,与其说是换防,倒不如说是主动进攻更合适,换防只是顺带性的。

不然的话,换防哪有看个人意思的?换防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离开,把这里交给新来的部队。

统兵的……

恩,自己不认识,本以为是那个身着将军铠甲的中年将领,结果张程却搞了个乌龙,真正统兵的是那位将军旁边的那个看起来仅有三十余岁的将领,而自己找上的那个,只是副将。

一面苏字帅旗,彻底的打乱了张程的脑袋,饶是他挨个的将长安大将捋一遍,也没想到一个姓苏的将领。

“本将乃陇右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奉陛下之命,前来与张将军换防。”大帐内,苏定方先是简单的介绍了下自己,然后有人递上圣旨,兵部的换防令,与一封提前写好的信。

信有两份,准确的说是两个半份,中间有印章,毫无规则的撕开,张程手中有一份,苏定方手中有一份,除了长安提前来的消息通报,圣旨,换防令,可以对接在一起的信,四者缺一不可。

张程满心震惊的从怀中掏出了自己那半份,与其完好的对接在一起,整封信变成一部,印章也合拢在一起。

对方的确就是要跟自己换防的人,一个造假可以,但四件东西全部造假,那就不可能了。

信件对接,这是只有主将才知道的事情,信件也被主将一直带在身上,没人可以接触到。

行军道大总管,张程心中暗叹了一声,果真是要打仗了啊,只有打仗才会任命行军道总管,而大总管则是拥有调配几个行军道的权力。

“信件无误,末将这就命人撤出防线。”不该问的不问,张程很清楚。

“希望张将军可以保密,对外宣称本将玉门令即可。”苏定方继续交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