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高皇帝远(2 / 2)

皇明天子 吾谁与归 2657 字 7天前

因为王承恩不言语,其实更多的是想看看,耿如杞到底是大明山西巡抚,还是大西王。

王承恩心里犯了嘀咕,自然会见风使舵的判断下耿如杞的为人,虽然王承恩在万岁面前说了无数遍耿如杞的好话。

但是时间会变,人心也会变。

对此,王承恩已经不能确定,在归化城、山西、宣府的危机解除之后,这个耿如杞,还是不是他认知里的耿老西。

不过耿如杞毕竟为人老练,为官沉沉浮浮十余载,对于这种为臣之道,应该如何谋身之事,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经过一次诏狱之行之后,他更加谨慎了许多。

除非说真的想做大西王,否则,他耿如杞这件事就得小心处理。

他能做大西王吗?

其实可以。

万岁已经下了正式的诏书晋升了他的官职,算是肯定了这一次归化城作战,他的功劳,而且并没有任命新的宣府巡抚,依旧由耿如杞代持,也并没有收回耿如杞便宜行事的权力。

这就代表着,山西、大明金国、察哈尔部都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要兵有兵,要粮有粮。

而且若是派出使者游说喀喇沁部,他有很大的信心,将喀喇沁部收入自己的麾下。

这是他做大西王的根基,若是再经营几年,大明再多一个沐王府性质的山西国公府,也不是不可能。

要不要做大西王,完全都在耿如杞自己的想法,到底想不想做这个王爵。

但是耿如杞为什么要做大西王呢?

在他的人生观念里,那是叛逆、是不臣、是大不敬、是大节有亏,是欺君。

即便是在诏狱之内,身受五毒之刑,他也只是单纯的抱怨了两句,不想做官,而不是联袂朝臣,与绝大多数的明公一样,搞止投献的把戏,玩养寇自重,让万岁投鼠忌器。

耿如杞很老练,万岁既然让他派使者,他必须要派,但是名义上,却不是以山西巡抚耿如杞的名头遣使,而是利用大明金国顺义王爵的名义,去遣使。

遵从了圣命的同时,也没有僭越。

这件事对于耿如杞来说,并不困难,但是下面一件事,对耿如杞来说,就是难上加难了。

此时的察哈尔部右翼剩余的前旗和后旗,是耿如杞想要扩大灰腾梁之战胜利的最好目标。

而察哈尔部右翼两旗的万户府万户哲蔑,在袭击建奴正蓝旗之时,被啄了眼,身受重伤,此时以察哈尔部可汗额哲去号令两旗万户府,无论从大义上,还是从实力上,都是最佳时机。

但是此时察哈尔部两万户府,爆发了瘟疫,这让耿如杞有些进退失据。

进,则需要承担瘟疫可能造成的后果,退,则坐视好不容易战胜之后,战果从自己的手边滑过。

“郭百户,前段时间,某请旨让万岁派出太医院的太医,来归化城设立惠民药局防疫,这事,有眉目了吗?”耿如杞略微有些头疼的问道。

“最新的消息还是十多天前到的锦衣卫的公文,万岁爷正在和朝臣们磨嘴皮子。”郭尚礼也是无奈。

这边都特么的火烧眉毛了,两万户府成片成片的死人,那头明公们和万岁爷较劲儿,为是否正式接纳大明金国脱离羁縻范畴,设三司,布政司、提刑按察司、都指挥司,正式将大明金国纳入大明的疆域之内。

“这不是好事吗?这些个明公们,在反对个什么劲儿?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吗?不需要他们出力,也不需要他们出钱,更不涉及到他们的利益,扯皮扯万岁爷的后腿,真是什么都反对,为了反对而反对。”郭尚礼十分不解的问道。

耿如杞摇头,郭尚礼还是太年轻了,他苦笑着说道:“这可是辟土的功绩,而且不是百里,是数千里的疆土呀!怎么能让我这个大西王和万岁吃独食呢?他们也要吃,万岁不给他们好处,他们是万万不肯松口的。”

郭尚礼撇着嘴,这耿老西毒舌起来,连自己都埋汰。这大西王可是朝臣们泼给他的脏水,他却丝毫不在意。

不过,这耿老西果然是人尖子中的人尖子,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他才全然懂了朝臣们,为何如此反对,只不过是没给他们分功劳,所以他们才会如此。

“那怎么办?”郭尚礼非常的苦恼。

蒙兀诸部同宗同源,尤其是察哈尔部和土默特部,更是亲戚连着亲戚,若是耿如杞再没有行动,那这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归化城联军,就会分崩离析,大明别说开疆辟土了,甚至连本来的归顺的土默特部,都有可能失去。

尤其是现在察哈尔部的额哲可汗,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进一步的对右翼两旗进行实质性的管辖,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哲蔑带着右翼两旗碰了个铁板,而中旗被屠掠一空,正是接管的最佳时机。

大明朝廷迟迟没有旨意传下,这让归化城联军,在胜利之后的迷茫期,显得更加危险了数分。

耿如杞心事重重的说道:“其实我不害怕万岁迟迟不肯下令,我最害怕的是万岁一恼,直接甩开朝臣们单干,君臣失和,万历年间的种种情景,就会再现,到那时,就真的无法收场了。希望万岁能和臣子们早些盘明白了,归化城这里,我还能顶一顶。”

他从来不怕敌人,对于大明而言,任何敌人,都没有内部的危险,更加致命。

其实耿如杞离开京师已久,而郭尚礼是个武将直肠子,对于朝政根本没有嗅觉,指望能干出天诛国贼的他能有一个政客的机敏?

他顶了天就是个武将的胚子,哪里懂得朝中的弯弯绕绕。

在郭尚礼干完那一出天诛国贼之后,大明得明公们,轻易是不敢造次的,万一稍微干的出格一点,被人天诛了,找谁说理去?

所以,朝中的争议的焦点,并非耿如杞猜测的那样。

其实是朱由检的某些个决定太过于离经叛道了些,被朝臣们反对,但是对于耿如杞要求太医院太医前往草原防疫,扩大胜利果实这件事上,朝廷在简单廷议之后,已经派出了吴又可和张大本二人。

只不过锦衣卫的公文一直没发到郭尚礼手里,他们并不清楚而已。

天高皇帝远,从来都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