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没想到追查一个杭州的沈家,就招致了巨大的动荡。
当然,不是大明的明公们又闹腾什么幺蛾子,他们也就敢在裁撤驿站这种小事上,张牙舞爪。
真正涉及到了核心问题,多数明公都会选择明哲保身。
杭州沈家的追查,并不是和王化贞案子牵连甚广,事实上,沈光祚在介绍了毛文龙当他的游击之后,双方就没有了什么交集。
因为后来毛文龙已经离开了王化贞手下,参加了辽东的武举考试,列名第六,获得了安山卫百户的封爵,而后立刻因为战功升为了千总。
这都和王化贞没有多大关系了。
随后毛文龙在王化贞的授意下,带领一百九十七人攻打镇江(辽东军镇),这虽然是王化贞下的命令,但是怎么看一百九十七人攻打镇江(辽东军镇),都有些送死的味道。
锦衣卫追查杭州沈家,追查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杭州沈家的财富到底从何而来。
沈家,长期担任的角色,就是苏淞地区的米粱,海漕之人。
将苏淞八府之地的漕粮,偷偷送到渤海湾,然后自天津卫入漕船,至通州入京通两仓,皮岛就是他们的中转站。
也就是说现在丢了皮岛,大明连漕运的粮食都无法得到充分供应。
而海漕,在大明是非法的行径。
元朝的时候,所有的江南诸府的粮草,皆由海运运至北地,可是到了大明朝,就变成了沿着京杭大运河押解。
但是京杭大运河押解粮食,且不说盘踞在京杭大运河上的明公们有多少利益,也不说大明的无为老母又在里面吃了多少,就是这粮船被那些各地的群小们,攀附上船偷粮,就是一件江南押解粮食进京交付漕粮的百姓,士绅们,不得不头疼的大问题。
漕粮一石,押解进京实为一石七八斗,而且这一石七八斗还是官面上的数据,民间上纳与粮长,又不知道加派了多少。
早在嘉靖三十九年、隆庆初年、万历九年,大明开渤海湾,海运粮草,江南从明公到士绅再到普通的农户,无不【合邑人民欢呼动地,群赴仓纳粮】。
可惜,后来张居正死了,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几十年的努力,瞬间化为了乌有,再也没有人提这海漕之事,其中利润之丰厚,让沈家直接做了那杭州府的首富。
这是沈家的财富密码,现在被大明的皇帝调查出来了。
朱由检并打算追究沈家的违法行为,他看到这件事之后,只能沉重的叹息。
大明的百姓,岂止是忠君爱国四个字可以形容?
大明对苏淞八府之地,非常的不友好。
苏淞八府之地包括了应天、镇江、常州、苏州、松江、湖州、嘉兴、杭州八府,这八府一共承担了大明共计四百一十五万石的漕粮。
大明一年的漕粮大约在两千两百万左右,而这八府之地,就承担了五分之一的税赋。
苏淞八府之地重赋税,可不是玩笑。
以江苏高淳县为例子,他们本身不产粳米(糯米),就不得不到高宝县去购买,甚至需要跑到山东的凤泗县才能购买得到所摊派的粳米。
而江苏各州府县都有巨大的摊派压力,不得不四处求购,每到这种时候,苏州就开始大规模内斗,而且极易升级为械斗,大明人都喜欢嘲讽江苏为散装江苏。
这种局面下,苏州高淳县的每一任县令,苏州府的每一任知府,浙江布政司的布政使,每年都在上书同一件事。
求求你了,万岁爷,让我们漕粮改折银吧!
当然每一任的大明皇帝统统都是留中不发,从来未曾受理。
哪怕是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他都不敢动江南八府之地漕粮改折。
一方面是因为漕粮改折银,会影响到大明京师的粮食安全,另外一方面,涉及到了大明朝初建的时候的矛盾。
当时朱元璋在滁州,而张士诚在苏州,苏州从上到下支持张士诚,本身张士诚也是他们推出逐鹿天下的人物。
后来朱元璋和张士诚在鄱阳湖上大决战,好悬一股东风吹,朱元璋的小船烧了张士诚的铁锁横江侥幸获胜,否则张士诚的大船在鄱阳湖全胜而出,那天下就不姓朱,改姓张了。
这是一个极大的政治路线问题,哪怕是张居正都绕不过去。
万历九年之时,全大明,连辽东的建奴都享受了一鞭法带来的好处,但是江南八府、浙江、湖广、浙江三省,不准折银。
当时的布政司和两名知府、三名知县于官衙上绝笔书,请求朝廷折银,随后自缢身亡。
张居正迫于压力,将部分役折了银,又偷偷改漕运为海运,当年,江南近五百万的漕粮,如数入库,江南士族连章上书夸赞万历皇帝的英明,夸赞张居正这个首辅真乃是大明的太岳相公。
一时间有海晏河清的景象。
可惜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一死,当年海漕改回了河漕。
如果连建奴都能享受的政策,浙江、湖广、江苏无法享受,稍微松一点剥盘,就是圣明之君,这不足以说明江南百姓忠君爱国。
那大明自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亲自下令,着令凡户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人,这道命令就是在仕途对江南的打压。
不仅如此,这道政令的背后还有各州府县的典吏文书,但凡是涉及到财会问题,都也不能使用浙江江西苏松人。
这就是大明典型的一等朱、二等官、三等汉民、四等蛮、五等南。
其实鞑清也压根没有解决江南重税积欠的问题。
比如顺治十三年,鞑清户部尚书车克,就上书:江宁苏松常镇五府,计五、六、七、八等年,积欠二百余万两,钱粮甚多。
江南等省原未完成八、九、十年份银共三百五十九万三千八百二两五钱零。
到了顺治十八年,康熙继位的时候,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等官公同会议得,江南本年不敷五百七十万有奇银两。
顺治十八年的时候,过年的第一天,顺治对大臣们口述遗诏了,第二天就病逝,撒手人寰。
康熙继皇位的时候,江南那一年就欠了五百七十万两银子的税。
康熙直接发动了江南奏销案,以刀斧手催缴税粮,在追缴逋欠钱粮的过程中,共革黜四府一县官绅士子一万三千余名,最终收缴钱粮共四万九千两有余。
四万九千两,四舍五入计作:五万两,这就是杀了一万多学子追缴出的欠额。
是鞑清的刀不够利吗?
能把四府上万乡绅学子一刀砍了,一锅烩了,还不够锋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