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九 李太后的劝说信(1 / 2)

万历1592 御炎 2946 字 8天前

隆武元年六月初六,天津卫码头,一支神秘的队伍正在缓缓登船。

登船的人都穿着普通的布衣衣衫,脚踩布鞋,一副平民百姓的模样,但是看守他们登船的军队却是清一色的精锐禁卫军,其中甚至还有手持线膛燧发铳的一支人马在不远处持枪监视,似乎非常重视这群登船的人。

当然,看上去很奇怪,可若是把这群身穿布衣的人的名单列举一下,便能知道为什么大秦最精锐的负责保卫皇帝的禁卫军能出现在这里了。

前明秦王朱谊漶。

前明晋王朱敏淳。

前明靖江王朱任晟。

前明周王朱恭枵。

……………………

一个个虽然不怎么听起过,但是的的确确成为了明代最大弊政之一的代表性的名字。

朱元璋给自己的后代的封赏之厚,甚至到了明代中后期全国一年的岁入都不能不够宗室开支之用的地步,最后也是把明朝廷还有皇帝弄得十分被动,不得不采用各种手段削减宗室开支。

但是明宗室不准从事四民之业,士农工商都不让做,弄得一些偏远宗室奉国中尉不得不依靠犯罪来获得进入牢狱吃牢饭的资格,借此维系生命。

但是这都是偏远宗室的待遇,像楚王周王秦王这种近支宗亲,那绝对是足额发放俸禄让他们花天酒地生孩子的,他们是绝对不用遭受进入监狱吃牢饭果腹的待遇的。

也就是这群人,借助自己的身份地位在整个大明朝和地方士绅一起吸血,拖垮了大明朝的财政,当然,这群人的下场很不好,不是被农民起义军给杀了,就是被满清给杀了,基本没有得到善终的。

朱明皇室的下场的确很惨。

萧如薰登基之后,出于对前明皇室的承诺,决定不杀他们,但是他们需要听从大秦皇帝的安排,对大秦皇帝的安排不得有任何反对,否则不予兑现之前的承诺。

前明太后亲自手书书信给到各地重要宗亲藩王,向他们陈述利害,让他们束手就擒,不要抵抗,任由秦军施为,否则必将性命不保。

派去做这些事情的都是缅甸出身的精锐军官和精锐军队,对萧如薰和大秦朝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他们是最佳人选。

大部分宗亲都选择了束手就擒,因为情况已经如此。

大秦定鼎已经没有任何威胁,而他们这些宗亲表面上看来还有光复大明的希望,但是大明朝对他们的防备一点儿也不比萧如薰对他们的防备要弱,很多藩王身边的人都是朝廷安插的探子。

现在朝廷归降,锦衣卫残部都消化进了中央调查司,全都在萧如薰手上,藩王们的命门也落到了萧如薰的手上,对付这些藩王一点都不难。

虽然也有试图抵抗的,比如楚王,他联合他的兄弟试图逃出牢笼到地方上召集大明忠良继续抗争,不过他很快就被身边的原锦衣卫密探给控制住了。

然后其他的密探开城投降,楚王一家被直接擒获,并且通报了试图抵抗的事实。

其他藩王还能保留一部分财产,但是楚王因为抵抗的行为而被剥夺全部财产,一分钱也不能留,直接送到了京师严加看管。

而楚王的几个兄弟一个也没逃走,直接被萧如薰下令斩首,还要在楚王面前让他看着。

萧如薰对于这些不识好歹的人的行为实行零容忍政策,一人抵抗全家落网,男子杀掉女子没入教坊司,并且还在接下来的劝说书信中要求李太后加入这些内容,警告各地藩王和宗室。

李太后得知楚王的兄弟们都已经丧命的消息之后,对此感到极度愤怒,愤怒的质问萧如薰为何不遵守诺言。

“你作为一国天子,居然不遵守自己的承诺!你有何脸面君临天下?!”

萧如薰对此一点也不在意。

“朕说过,要他们不允许做任何抵抗,老老实实到京师来,朕保证他们的性命和部分财产,但是没说他们反抗了朕还要原谅他们,反抗的,必死无疑,主谋楚王本该死,朕是看在明太后的面子上才免他一死,你还要如何?”

李太后气得脸色发青,一把将笔扔掉,拒绝继续写劝说书信。

萧如薰脸色一冷。

“朕希望明太后明白一件事情,看在你儿子的面子上,朕对待你们算是优容,不伤你们的性命,给你们相应的待遇,这全是朕本人力排众议的结果,大部分臣子都希望你们死,因为你们活着让他们感到如坐针毡。

让你们活着是朕最大的也是最后的仁慈,马上把这些东西写下来,送出去,告诉那些藩王宗亲不要抵抗,这是命令,不是商量,你若不做,朕血屠宗亲!”

萧如薰不想继续和她废话下去了。

李太后不可置信的看着萧如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