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那个超越了从前一切武将的存在的萧如薰一步一步的接近京城,一步一步的抵达大明最高权力中心。
五月十日,萧如薰带兵抵达了紫荆关,在这里,他缅怀了一下此战的最开端,对于他而言,这一次战役,就是从这里开始,很多事情也就是从这里开始。
去年年末,他从这里杀向了山西和大同,而现如今,五个月了,战争告终,将士回归,心情自然是颇为激动的。
不过眼下,紫荆关内外还是一片混乱与忙碌,不断的有衣衫褴褛的百姓拖家带口的从紫荆关内往紫荆关外迁移,驻守紫荆关的守将交代说,这些都是当时大战期间从山西逃难而来的百姓。
“眼下都五月了,他们却还没有回到家乡开始耕种,这下,今年山西和大同的粮食收成应该也是无法直视的,若是放在往常,恐怕这就是另外一场灾难了,不过这一回,多亏了那些藏粮洞,这一年的粮食应该是不缺了,这些百姓大概也不会饿死了。”
徐光启陪着萧如薰站在紫荆关关城上,看着不断向西去的难民大队,心情十分沉重。
“我打仗,守土抗贼,为国锄奸,为的就是让这些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可是仗打赢了,却也错过了农时,百姓还是颠沛流离不得安居乐业,这个冬天必然还会挨饿受冻。
子先,你说,我们那么拼命的打仗,那么拼命的和北虏厮杀,到头来,这些百姓却依然颠沛流离衣不蔽体,外敌可以用刀枪剑戟杀死,百姓又该如何才能安居乐业呢?”
徐光启根本不曾为官,他只有一肚子的书本知识和战场见闻,战场见闻无法运用到治国上,忽略不计,书本知识告诉他治国要施仁政,轻徭薄赋,善待人民,国家自然就会富强起来。
可是具体又该怎么操作呢?
徐光启不知道该怎么说。
越是经历过最真实的痛苦,越是直面最真实的凄惨,对于书本知识和理想世界的怀疑就越是强烈,就越是质疑自己所学究竟能不能为自己所用,徐光启正处在这个最迷茫的时候。
萧如薰的问题让他更加动摇了。
良久,徐光启想起了一句曾让他感到无比迷茫的诗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萧侯,在下实在不知道如何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萧如薰没有说什么,只是深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此番我回京师,你又想去什么地方呢?留在京师备考?还是说去其他什么地方?我若是能帮得上忙,便帮你一次。”
徐光启默默的思考了一下。
“缅甸,请萧侯准许我去缅甸,我有很多问题想要向袁黄先生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