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有样学样,先抬起了脚:若说裴旻的姿势优美的如仙鹤,张旭抬脚的样子就像是黄狗撒尿……身子还摇摇晃晃的,随时都有摔倒的可能。
还没来得及双手绕道后背,张旭便支持不住了,抬起的脚落在了地上。
反复试了几次,出了一身汗,一个姿势都没练习到位。
“驱寒活血,喝酒就行,那要怎么麻烦!”张旭回到了廊上,继续喝他的酒。
裴旻笑了笑也不勉强,自己有板有眼的练习起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
裴旻的生活单调,却毫不无聊。每日看书练剑,晚上还有贺知章、张旭的酒会,与他们谈论经史。
冬去春来!
春闱的日子一点点的近了!
科考即将来临,长安城大大小小的客栈住满了各地赶来的学子:达官贵族门口排满了送行卷诗拉关系的学子,做着最后的努力。
行卷诗是风气,近乎两百学子除了裴旻,多多少少都干着相同的事情。若是以往,裴旻或许也会是其中一个,现今的他却知道这一次科考,行卷已经行不通了,有那时间不如多巩固巩固自己。
果然如裴旻所想的一样,就在科考即将来临的前几日,太上皇李旦临朝主事。
李隆基上书细数历代科举弊政,以为国取良才唯由,提出糊名制的建议。
太平公主一党对于此番变故,预料不及,没有做充分准备,而且李隆基所言所说直指科举弊政,小小的改变,不费多少物力财力便能改变风气。这种好事,也没得辩解。
李旦拍板钉钉,同意糊名制的提议。正式打开了唐朝科举公证的大门:至此以后,唐朝科举以公证为主要发展前提,一步步走上了正轨。而历史上科举走到这一步是在宋朝……
这点是裴旻始料不及的。
除了科举糊名制的改动,另外一则消息才真真正正的震动朝野。太上皇李旦提意:由李隆基巡行边疆……
一个皇帝在皇宫里得不到实权,现如今还要调离国都,巡行边疆。
一时间朝野纷纷揣测李旦的真实用意:是真的要李隆基巡行边疆,以扬国威,还是将身为皇帝的李隆基调离京师,另行废立之事?将损失降至最低?
风波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