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二十四章,接走乖宝的小媳妇(1 / 2)

侯门纪事 淼仔 3615 字 14天前

关于明天袁乖宝怎么相看舅母,孩子们商议到临睡前,出了各种不同的主意,把太上皇和镇南王夫妻笑到肚子痛。

好在都知道说的再天花乱坠,下船后要听“老太爷”等长辈安排。第二天下船往安家去的时候,没有在马车里七嘴八舌的争执。

马车硕长而宽,是按袁训出游那种订制。

乍一看,坐上去就是极舒服的。太上皇往南海去也曾使用过。但天暖花开,近小城行人无数,可看风景也可以听听此地风情。

太上皇不肯坐在马车里受足“保护”,孩子们随他,也骑在马上。

马车里装的,只有各人这几天动用的东西。

太上皇和长公主夫妻犯不着在安家住上几天,但加喜夫妻和袁乖宝头次回来,城外坟山上去走走不是一天能结束,势必要在安家留宿。

安三爷在城门迎接,京里袁家出来的仆从们欢笑道:“到了到了。”安三爷傻了眼睛。

好长的一队人马。

好长的一队车队。

好漂亮的马儿。

他还想说随行人好强的气势,耀武扬威的不比县太爷差。但让他们沉重的气势压的不敢开口,只自己肚子里说说。

在袁家的仆从带领之下,安三爷上前行礼。

“这是老太爷。”仆从是跟安老太太的旧人,认得安家老亲,也认得往袁家驾临多回的太上皇。

她恭恭敬敬的跪下,带的安三爷险些也跪下。

他跪下也没有什么,但长公主好笑止住:“这位就是亲家老爷了?”

上门下大定,却让亲家老爷下跪,这不好吧?

长公主的话及时提醒安三爷,他身子一晃重新站直。他以为自己失态于袁家的权势之下,尴尬的说不出话。

暗暗地又打量太上皇和镇南王,心想这二位不一般,怎么见到他们就想下跪呢?

嘲笑自己一句,真是没见过世面。

其实呢,他若是没有下跪的姿态,跟太上皇的人反会露出奇怪神色。这种见到泰山就仰望,别人看着才是正常。

出行中的老太爷也不想坏兴致,让人认出来从此大气不敢喘,有些煞风景不是?由着长公主带着他行个晚辈礼,再说声城门上见礼不便,赶紧家去的好。

安三爷连声答应好好好,又忍不住偷眼看大马小马上的孩子们。

先吸引人的是小马。

从小龙氏兄弟开始,到黑加福三姐弟,人手一匹果下马。日光下小人儿漂漂亮亮,小马儿光光彩彩,由不得人要多加注目。

但又看大马上青年少年们,柳云若也好,太子萧乾也好,又个个比小马还要漂亮,一样分安三爷心。

这一行人马进城,顿时把小城轰动。

认得安三爷的人招呼:“老三,这是京里侯府来了人?”

“是啊是啊,下大定哟,中午都来吃酒。”安三爷快活地回着话。

对答中车队在安府门前停下,后面多出不少人。有即时就跟来道贺的人,也有围观者。

安白氏交待女儿好些话,带着她站在府门前迎接,也吓了一大跳。

这么些子人和车?窃以为袁家重视,安白氏不安的又担心自己和女儿不中他们心意。

太上皇、太子、长公主、镇南王等,又是打个照面儿大部分人要折腰的那种,安白氏怯怯的白了脸儿。

好在小孩子爱热闹,安书兰却不怕。

她打小儿就受父母叮嘱,有个哥哥在京里,以后要相见。

袁家出游全国有名,事先有书信给安三爷。安书兰又听了好些话,哥哥接她好玩耍去,让她乖乖讨喜欢。

她走上一步,笑眯眯盯着小马,没办法,小马太中看了,只是招人眼睛。哪个是哥哥,书兰又认不得。

看上几眼想起来,轮流望着男孩子,希冀地问道:“是哥哥吗?”

扎着的小手,笑靥如花的小面容。不是怯场小模样,也不是尖酸刻薄相——梁山老王教孩子们好些话,比如尖酸刻薄相,好东西就不给哟。

孩子们哪懂什么叫尖酸,只知道看着挺喜欢就行。

下马来,一起簇拥袁乖宝过去。小十大了,四喜姑娘夫妻也成年,但衬在里面,大家嘻嘻:“这个是哥哥。”

袁乖宝笑容满面:“我是哥哥。”

安书兰乖乖巧巧:“我是书兰,哥哥好。”

孩子们全欢喜了,认为这样就叫好舅母。纷纷找奶妈等侍候人:“取我的见面礼来。”

一堆的东西铺天盖地状送到安书兰面前,黑加福为占据好位置,和大弟拌了嘴,对太子等哥哥们负了气。

黑加福正脸儿相对,这个位置是把乖宝舅舅也挤走,送上她的小包袱:“这个给你。”

“给你。”

“给你。”

声音此起彼伏。

安书兰乐坏了,这么些东西,他们都喜欢书兰。

她接不完,对母亲望去。安白氏从慌乱回魂:“请哥哥进去。”

“哥哥请进。”安书兰和袁乖宝扯着小手进去,太子等带笑簇拥在后。

本城后续赶来的故旧们,陪着老太爷等进去,也是笑语欢声。

当天下了大定,欢宴直到晚上。

……

安白氏入睡前也没弄懂这一位“老太爷”,一位“姑老爷”,一位“姑太太”,是袁家的哪一门子亲戚。主要是她不敢想。她要是敢想,袁家的亲戚主要由宫里出来不是?

也没功夫想姑老爷和老太爷这两个称呼居然用在平辈上。

安白氏一半儿心思在欢喜上,一半儿心思在担忧上。

欢喜的是,睡熟的书兰枕边床上摆着好玩东西。那黑脸儿小姑娘送的有珠宝也有玩意儿,最得书兰喜欢。别人送的大多是贵重东西。

对丈夫压抑不住的笑容:“亲戚们太客气。”

安三爷还在欢喜中云里雾里,傻笑着点头。

担忧的呢,是“皇后娘娘出游天下闻名,书兰有这福气再好不过。只是,这路上是好走的吗?”对未卜前程不安定的人之常情。

安三爷让老太爷们的神采震得半点儿自己心思都没有,对妻子的话不以为然:“这不是早说好的吗?再说长辈上门来接。这长辈,啧啧,你见过谁家有那架势?”

安三爷约摸的猜了出来,这长辈只怕皇亲国戚。但想不到太上皇和大长公主亲临。加喜乖宝称呼为姑姑的,不止瑞庆长公主一个。

亲家强盛,以后行程又早来信做过商议,夫妻只能是个说说。第二天,带路往安家坟山上去,加喜夫妻和袁乖宝祭拜。回城又歇息两天,一早出城,码头上船,太上皇一行离去。

……

草地上的花茂盛多姿,安三爷却没有看花的心思。

他看的是人。

他是父母的老儿子,生得晚。亲家忠毅侯已往五十上去,他的年纪还不到三十岁。

安老太太还在小城时,他的父母是相对相得之人,安老太太另眼相看。老太太进京,书信东西往来不断。老太太西去前两年,当父母的特地看视到她床前,随口聊家常,说说孙子亲事的话还算戏言。

挂念老太太,隔一年,又去看望,说安白氏有孕。安老太太说若是女孩,抱进京来相看。真的生下女儿,第二年,把安书兰抱进京中。

太后给袁乖宝相亲事,如对侄儿袁训,相花了眼。

元皓定亲好孩子顺顺利利,因好孩子去过泰山入过藏,全国再找不出第二个。

太后心疼最后一个孙子,眼前晃动着好孩子等人,上哪里能挑的顺当。

安老太太看过安书兰满意,请宝珠抱到宫里给太后相看。太后因她病弱不起,往袁家倒看了老太太。

老太太想到,掌珠、玉珠和宝珠的孩子们没有一个定给安家。

太后想到,她照看不了袁乖宝到长大,乖宝亲事越可靠越好。倒未必出身显赫什么的。

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下来。

太后临去以前,还对宝珠说早把小姑娘接来教养。但她去后袁家悲痛,宝珠又念及安白氏舍不得女儿心情,推到孝期满再接。

孝期满后,加寿得女,元皓得子,加福进京,忙的宝珠没有闲功夫。随后太上皇又要出游,安书兰也已七岁,她和黑加福是一年的人。忠毅侯夫妻遂把这事情拜托太上皇和大长公主。

侯爷夫妻做事谨慎,怕安三爷夫妻舍不得幼小女儿,安三爷上一科又没中,索性的一起上路。

老儿子安三爷还不是官,没中又怨气重,有的玩自不拒绝。

这就有了他又一天的呆楞楞,又开始猜同行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