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药园(1 / 2)

断狱 离人望左岸 3355 字 1个月前

对于王不留的欺骗,杨璟起初还是火冒三丈,追索到其住处又失之交臂后,便马不停蹄往城门方向追赶,途中也终于是冷静了下来。

如果王不留真的是凶手,那么他将当夜的事情告知杨璟,是想将嫌疑转移到监造杜可丰的身上,而后趁机逃走吗?

杨璟对此还不能确定,毕竟检验结果只是判断依据,需要侦查者根据这些结果,来推断事情的经过。

即便这些都是证据,仍旧需要与罪犯的口供相符,才能够做出断论,这也是为何抓住了凶手之后,还要带着凶手指认现场的原因。

所以杨璟无法只凭指纹的比对结果,就判定王不留是真凶,只能说王不留有着重大嫌疑,仅此而已。

而且杨璟也并非对王不留毫无保留地信任,早先他与宋风雅进行尸检之后,便得出了结论,那三具女尸死于不同的时段,长着间隔一个多月,短则十几二十天,并非同一天死亡。

但王不留却告诉杨璟,监造杜可丰在那天夜里,让人带来了三个窑姐儿,而且窑姐儿只进不出,极有可能就是被人杀死,而后藏在了夹墙里。

杨璟并没有当场否定这个说法,因为这三名窑姐儿也有可能已经遇害,只是她们的尸体还没有被发现罢了。

然而杨璟已经让吕廷安指挥那些劳役,将整段城墙的夹墙都砸开来查看,最终并没有发现别的尸体,那么是不是说还有第二个抛尸点?

如果这三名窑姐儿并没有死,那么她们现在又在哪来?会不会已经跟着杜可丰回到了江陵府?

亦或者说,王不留从一开始就识破了杨璟的身份,透露给杨璟的连一句真话都没有,根本就没有那三个窑姐儿?

可如果没有,他为何又要供出周家那个武师?因为他应该知道杨璟绝对会捉拿武师来求证,到时候他也就暴露了,又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如此一想,杨璟也迫不及待想要抓住王不留,也只有将他抓住,才能解开这些谜团。

不过杨璟认为,杜可丰是真凶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因为那个连环凶手有人格障碍,不可能让别人参与到他的屠杀之中,也不可能同时杀死多名女子,因为这样会分散他的快感,在他杀人的时候,他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和受害女子,这是他在享受与人交流的那种存在感,而且他是这场交流的主导力量,绝不能受人干扰。

无论如何,只有找到王不留,才能解开这些谜团,杨璟便抛开了思绪,与宋风雅等人骑马赶往城门。

由于南城门是凶案现场,便暂停了修葺,这段时间县衙也在不断地搜索去年参与施工的人员,所以县城的守卫还算比较森严,出入都需要经过盘查,但凡留下案底的,都不得外出。

王不留夫妇是去年施工时期的伙夫,又在县衙登记在册,按理说应该是没办法通行的,所以杨璟便与唐冲等人分头行动。

巴陵县城是座老城,统共也就六座城门,其中三座已经废弃,城墙破败,门洞已经被堵起来,除非偷偷攀爬,否则无法通过,王不留或许还有力气爬上五六米高的城墙,可如果带着他那个重病的妻子,就不太可能了。

再者说了,杨璟在他的家门口捡到了一只绣鞋,从鞋子的样式颜色以及上面绣纹的图案来看,应该是年轻女子的鞋子,也就是说,除了他那个老妻,王不留还带着一个年轻女人,所以不太可能偷跑出县城。

杨璟选择了南城门,因为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王不留是个老狐狸,最有可能到南城门来碰运气。

当他来到南城门之时,正好赶上吕廷安带着人手在盘查,杨璟当即说明来意,并将王不留的外貌特征描述了一番。

古代没有照相技术,便是参加科举的士子们,档案上也都是用文字来描述面容的主要特征,以此来识别身份,而这些官方存档的体貌特征描述是有着一定格式的,从头到脚,若脸上有痣或者胎记之类的,也会详细记录下来。

吕廷安负责城门关卡不是一天两天,也不可能做到亲自盘查每一个人,当即将守卫都召集到一处,询问了一番之后,才告诉杨璟,并没有相似的人来过南城门。

由于出来得太仓促,杨璟也没时间让画师图形画影,只好又不厌其烦地强调了王不留的外貌特征,让吕廷安等人帮忙留意,这才离开了南城门。

虽然事先约定了在县衙汇合,但时间还早,南城门距离又比较短一些,估摸着宋风雅应该还没有到西城门,所以杨璟又绕到了西城门来。

西城门和北城门相对比较热闹,人流量也大,城门附近已经形成了集市,每到初一和十六,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到这里来集中交易,场面十分混乱。

杨璟到了城门之后,宋风雅正与守卫在交谈,看着她微微皱着的眉头,想来也是一无所获。

杨璟与宋风雅商量了一下,决定让守卫们虚张声势,加大盘查的力度,最好在城门闹出一些动静来,以王不留的性子,知道杨璟在搜索他之后,应该不敢再冒险通关了。

如此一来,王不留便只能在城内逗留,虽然巴陵县城不算大,但也不小,想要挨家挨户搜查也不太可能,只能让画师图形画影,发下海捕文书和赏格拿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