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看他现在样子,就知道他心中期盼信仰破灭了,只余下惶然与不知所措。
……
都护府,漠南东镇,沙城堡一处屯所。
“……不要,不要抢走我家的米,这是家中最后一点口粮了,没了一家老小就要饿死啊……”
“……求求你们,天兵老爷,不要带走我们家的女儿……”
戏班在台上演着,台上那妇人哭声凄厉,绝望之情,声声刺人心骨,下面的屯民也是痛哭一片。
……
这样的戏班幕幕,在各地上演,归化城,太原府,平阳府,甚至陕西一些地方等等,又夹着读报,唱报,所到之处,观众如潮,引起无比强烈的反响。
现在就算一些乡下老太太,都知道些京中之事,知道流贼人面兽心,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然,宣府时报内容丰富,不单言流贼之事,还有讲奴贼又一次逼近关塞,意在不轨。
不过主要还是言说流贼在京中之事,追赃助饷,抢掠百姓等种种详情,揭穿他们的面目,打消百姓的侥幸心理,至于鞑子……
那已经不用宣传了。
这是民间普通百姓,情报部从读报,戏班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宣传。至于宣府镇,都护府,山西等处的士绅官将们,他们有的是财力购买报纸,京中之事,他们也非常关心,自然是每期都不落下。
看到报纸的时候,他们也是非常震惊,其实他们也隐隐有所听闻流贼在京中之事,只是知道得没报纸这么详细,篇篇幅幅如若让人身临其境,毛骨悚然。
他们也是最感同身受的一部分,流贼在京中拷掠官将士绅,就如拷掠到自己身上一样。
他们不敢想象,若有一天自己也会这样怎么办。
曾几何时,对流贼逼向京师他们心情复杂,有人私下议论大明是否气数已尽,他们是否应该降迎新主,改朝换代过新日子。
但现在,他们什么心思都没有了。
随着报纸等宣传传向四面八方,各地的反应如潮,震惊,不可思议,恐惧等等,最后汇成一个声音。
出兵,剿灭流贼!
不能让京师的惨剧也在宣府,山西等处上演。
趁流贼还在京中乐不思蜀,务必先下手为强。
不可思议的事情,宣府镇,都护府,山西等处,从来没有一天,众人的心思这么齐过。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年龄,不分阶层,众人都一个心思,那就是剿灭流贼!
一时间永宁侯王斗的举动万众瞩目,众人都在探听,永宁侯何时出兵?
……
四月初七日,宣府镇城大将军府内,众人期待瞩目的永宁侯王斗正在平静书写什么。
王斗虽往归化城任都护府大都护,然他在宣府镇的大将军府仍然保留着,原来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特别闻流贼攻陷京师后,他的大本营指挥部更是移驻到了宣府镇城中。
此时在他的公房内,那张巨大厚实的案桌上,王斗在一本厚实的书册上写着什么,上面密密麻麻上百条,王斗就正对着几条内容沉思。
他看着内中一条:“……县下设乡,乡下设保,各乡长皆由上级任命,正九品待遇。每乡皆设巡逻所一所,巡长从九品待遇……”
他想了想,改为乡长、保长皆由上级任命,保长亦也不经保民推举,而且享受从九品待遇。每乡吏员书办原本约十五到二十人,改为二十到三十人。
明之弊端衰亡,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权不下乡。明末清兵入关,抵抗者也成千成万,然因缺乏组织,地方义民最终都成乌合之众,又哪会是有组织精锐清兵的对手?
所以皇权下乡,编户齐民,尤为重要。
至于乡长、保长都不由地方保民推举,那是怕乡权最后被地方有力人士把持。
毕竟百姓多是愚昧短视,而且有胆小怕事的基因在里面,能不出头,就不出头,最后的结果,就是地方政事落到豪强手中。
所以全改为上级任命,这样才能从中央到地方,如臂使指。
他看了看地方的经费由来,原来是由中央拔款,他想了想,还是改写道:“地方农户等只保持正税,免除一切杂税火耗加派,但矿产经营等收归国有,由地方各官府自己经营。所得利润五成上缴国库,余下为地方留存、运转经费及官吏分红。”
又教育上面,他改写道:“每乡至少小学一所。每县至少中学一所。每省至少大学一所。”
教育非常重要,容不得轻视,现在宣府镇每乡就有小学多所,原本王斗念大明别处百废待举,没有硬性规定各乡有小学多少,现在想想,还是必须硬性规定。
他又看了原大明官员军将培养这条,全部都需入宣府镇军事学院,民事学院培训,时间为半年到一年。培训的时间中,还必须到宣府镇、都护府,还有靖边军等处“观政”,合格者,方能放入大明各处为官为将。
大明原也有“观政”条例,然都是进士的人才,而且只是在中央部院见习,并非下基层历练,总体情况看,能学到的多半还是怎样“做官”,而非“做事”,所以效果不好,必须改变。
该条上原本有“军事学院,民事学院移往京师”,王斗想了想,改写道:“仍居原地。”
宣府镇,都护府等处,还是作为有影响力的地方,先进文化输出地为好。
他又看了这条后面第一期的培训名单,上面有一些人的处理与命运。
“王朴,培训后移往外务部任职,不从,诛之。”
“王朴父王威,培训后移往参谋部任职,不从,诛之。”
“吴三桂,若开关,尽诛吴祖二族。未开关,培训后调西北,从军西征,不从,诛之。”
“孙可望,培训后调西北,从军西征,不从,诛之。”
“李定国,培训后调南方,从军略南洋,不从,诛之。”
“郑芝龙,培训后调南方,从军略南洋,不从,诛之。”
“郑成功,培训后征东番,驱荷兰人,不从,诛之。”
王斗目光在上面李定国、郑成功名字上看了良久,他想改为“不从,赦免”,但最终保持“诛之”不变。
还有接下来这一条:“以两京十三省,漠南,辽东各地为神州,禁止神州境内一切封地封国。设安西都护府,攻掠范围到里海。安北都护府,攻掠范围到北冰洋。安东都护府,攻掠范围东番、澳大利亚、夏威夷到北美西岸。设安南都护府,攻掠范围南洋,印度等地。”
“此为百年目标,为动员人民之力,调动国民积极性,立封地领主制,功勋卓著者,皆可封赏。凡为国征服一万平方公里土地者,赏十平方公里土地,约一万五千亩,一村之地,赏国士爵。”
“凡为国征服十万平方公里土地者,赏一百平方公里土地,约一乡之地,赏男爵。”
“凡为国征服一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者,赏一千平方公里土地,约一县之地,赏子爵。”
“不论出身,不论门弟,不论男女,有功者皆赏,封地最高为一县,土地上限五千平方公里,伯爵止。”
“领主兵力上限一千,有人事吏权,有经济自主权,然需向中央上缴税收,也没有教育与外交权。在法律方面,可拥有部分的地方法,然最高法是中央国法。若各领地法律与中央法发生冲突,中央法优于领地内地方法。”
“此外,领主受中央官职,军职,政令一统,平时享受封爵等待遇,战时受军职节制。”
王斗看着这条,中原历朝历代,总是对外扩张无力,原因很多,但没有调动国民积极性,这条是肯定的。所以中原强时对外扩张,弱时疆土就收缩不少。
强如盛唐,领土最高时西到咸海,然弱时……
昔日西域万里疆,而今边关在凤翔。
攻下一地没有占住一地原因很多,然百姓没有从皇朝扩张中得到好处,反每次兵役,都有人倾家荡产,所以人人都在喊兵凶战危,兵凶战危,视扩张为苦事。
反观西方各国,源源不断的扩大领土,殖民地,就因为他们国民也在扩张中得到好处,自然人人积极。
所以王斗立下封地领主制,就是为了调动国民的积极性,虽然未来也有忧患,但显然利大于弊。
而且就算未来这些地方不属于中原疆土,也是属于汉文化圈一部分,未来也容易形成经济军事文化同盟。
扩张一地,占住一地,还需要大量的人口,王斗看这条后面的人口来源,除了鼓励移民外,还有流放。
他看着上面的“兴大狱五次,从江南流放人口一百五十万”,他看了良久,想了良久,最终还是改为:“兴大狱七次,从江南流放人口二百万。”
王斗一条条看着,改着,他点了一根烟抽上。
他眼神深沉,表情平静,壮丽史诗,万里江山,都在他笔下绽放。他所写的每一句,甚至每一字,都关乎到万千人命运,但他只是平静的写着,改着。(未完待续。)<!-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