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防患于未然(1 / 2)

贞观帝师 石肆 1474 字 1个月前

夏鸿升暗中观察着自己对面刚刚三十出头的刘仁轨,他如今并未发迹,还只是个小小的咸阳县丞。

但也正因还年轻,而立之壮年,所以也显得更加气宇轩昂。

“下官斗胆冒昧前来求见县令大人,只因听说大人将修筑一条水泥道通往池阳,与池阳县境内的一条水泥道连通。池阳由是得以借泾阳之便利,当地百姓从池阳往长安而去,便可走水泥道先到泾阳,然后再从泾阳再到长安。虽然看上去绕了一下,可因为路好,实际上是节约了不少时间的。长安与池阳也有赖于此,而往来更易,更密。”刘仁轨对夏鸿升说道:“咸阳与长安之间,虽然有官道直接相连,但却并无水泥路。从长安在咸阳之间修出一条水泥道来,依下官观之,眼下只怕朝廷是顾不上,也不会往这上面分出精力来的。而咸阳县衙又无此能力。所以,只能效仿池阳,从泾阳假道。故而,下官想求县令大人答应,泾阳之水泥路,也往咸阳的方向修建一截。下官定然想办法也从咸阳修出一截来,与之接上。如此一来,咸阳便也有水泥路可通长安了。”

夏鸿升听着刘仁轨说完,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拒绝,而是问道:“本县有三个问题,还望刘县丞能为本县解答。其一,咸阳为何非要有水泥路与长安相通。其二,咸阳想要本县修一条水泥路,跟咸阳修的水泥路对接,这事儿该咸阳县令来与本县商议,为何只是派刘县丞来?其三,刘县丞方才说,若要朝廷修一条从长安到咸阳的水泥道来,眼下顾不上,也不会往这上面分出精力来,却是何意?”

“这……”刘仁轨有些意外,没想到夏鸿升会这么反问于他,想了想,答道:“回禀大人,咸阳之煤矿颇为丰厚,却因交通不便,故而困拘其中,不能得出。若是有水泥道可通长安,则咸阳之煤便可脱出桎梏,为世人所用。之所以是下官前来,是因为本县县令大人并不同意下官之看法,下官百般进言之下,才说让下官先来同大人说通,若是能说通,再行考虑让下官设法筹钱修路。至于大人的第三个问题……”

见刘仁轨有所犹豫,夏鸿升笑了笑,说道:“无妨,刘县丞只管说来便是。”

“是。”刘仁轨点了点头,说道:“眼下报纸上面频繁出现有关于辽东及高句丽之文章,近几日,更是对辽东之耕地大谈特谈,辽东耕地之多,可谓是举世震惊也不为过。紧接着,便有文章考究辽东本中国之有,而今却为外人所据。还有文章提及前隋三征高句丽之事,写得教人义愤填膺,恨不能提刀亲赴高句丽,为死于辽东之将士报仇雪恨。”

“这些文章,本县也看到了。”夏鸿升说道:“怎么,刘县丞觉得不对?”

“下官并非觉得不对,下官每每读之,亦是义愤填膺,恨不能提三尺长剑,替朝廷,替陛下收回辽东沃土。”刘仁轨摇了摇头,说道:“当年报纸上面也是这么频繁的出现关于突厥的文章,然后百姓群情激愤,纷纷呼吁朝廷对突厥用兵,大军倾巢而出,突厥荡灭。后来报纸上又开始频繁的关于倭国的文章,百姓又是纷纷斥责倭国对大唐不敬,而后大人您出琉球,十二艘铁甲战船所向披靡,倭国成了大唐的东瀛道。现如今又如此频繁的出现辽东的文章,只怕陛下和朝廷是打算对高句丽用兵。有炀帝的前车之鉴,朝廷会知道征伐高句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故而定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长安至咸阳的一条小小水泥道,这会儿哪里会被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