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章 逾格之赏,非分之荣(1 / 2)

乱清 青玉狮子 2362 字 4个月前

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豪格、硕塞、岳托、勒克德浑八位,都是国初的封王,都是对定鼎天下有大勋劳的人,头上的“铁帽子”,都是一刀一枪、血里火里挣来的,没有人能够不服气。

可是,允祥的“铁帽子”,就颇有人不以为然了,以为怡王的世袭罔替,不是因为对国家有大功,纯粹是世宗酬他襄助自己夺嫡,是世宗“公器私用”。

祺祥政变,时为怡亲王的载垣被赐死之后,就有人认为,应该就此取消怡亲王一系“世袭罔替”的资格,减等袭爵;怡亲王的爵位,也确实因此中断了一段时间。不过,后来还是“圣恩浩荡”,将“世袭罔替”的资格,还给了怡亲王一系。

如今的恭亲王呢?

“恭老六做的最露脸儿的一件事儿,不就是杀掉肃顺、载垣、端华,自己上位嘛!虽然肃顺他们被安了顶三凶的帽子,可是,谁都晓得,恭老六杀肃顺,只是为了争权夺利,可不敢说对国家立了什么大功!”

这是颇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肃顺当权之时,未必没有吃过肃顺的苦头,肃顺被杀之时,也未必没有叫过好,可是,时过境迁,肃顺早已是冢中枯骨,再去骂他,有什么意思?只有像恭王这样子的,还新鲜热乎着,却已不在位了,指斥起来,才最还很安全。

另外,恭王独秉枢柄的时间,不算太长,在人们对他的功绩形成固化的概念之前,恭王便从极峰之处,跌了下来,国家如今的蒸蒸日上,大多数人都把功劳记在了目下正当国的那个人的头上,没有多少人记得恭王“开创局面”的功劳。

事实上,恭王“开创局面”的时候,是他被骂的最狠的时候,“鬼子六”的绰号,就是那个时候来的,独秉枢柄时代的恭王,得罪的人最多,若有“民调”,得分估计高不到哪里去,有了这层记忆和印象打底儿,就更加没有多少人觉得恭王有多大的功劳了。

这些都罢了,关键是,自蔡寿祺弹劾恭王、恭王御前咆哮失礼、被逐出军机那一次开始,“上头”对恭王,就是一以贯之的“裁抑”,最终将恭王逼得“退归藩邸”,这一层,人们都是看的明白的,怎么,某人独掌大权了,一切都在其控制之中了,再也不必同恭王虚与委蛇了,反倒开始对恭王“加恩”了?且是前所未有的“殊恩”?

这是什么路数?想不大明白啊!

唉,圣谟高远,圣意难测啊!

吃瓜群众纷纷表示意外,但是,眼镜跌的最碎的那一个,还是恭王自己。

过凤翔胡同传旨的,是武英殿大学士朱凤标和文渊阁大学士瑞常,两位殿阁大学士联袂传旨,这个规格,也是高的不能再高的了。

朱凤标“钦此”出口之后,过了一小会儿,恭王才艰难的说道:“臣何德、何能、何功、何劳,敢受此逾格之赏?再者说了,滥叼非分之荣,非但臣心难安,亦非……臣下之福,恳请朱、瑞二公,代我回奏皇上……”

瑞常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恭王一愣,打住了话头。

朱凤标和瑞常对视一眼,微微颔首,意思是接下来的话,由瑞常来说。

“六爷,”瑞常是蒙古旗人,对恭王用了“六爷”这个比较像“自己人”的称呼,“今上登基,恩纶普沛,薄海同庆,大人黎庶,咸被圣泽”

顿了顿,“圣旨堂皇明发,六爷亦当之无愧,纵然谦抑冲退,但仰体圣心,还是不要再推辞了!”

瑞常的话,说的很委婉,可是,也很有力量既然“恩纶普沛,薄海同庆,大人黎庶,咸被圣泽”,你若不领旨谢恩,岂非独自向隅,不给“今上”面子?

“圣旨堂皇明发”之“堂皇”,也点明了,这道“恩诏”,是不可能收回去的,你如果推辞,除了有“独自向隅”之嫌,也会被“造作矫情”之讥。

所以,推辞的话,就不要说出口来了!

过了片刻,恭王咽了口唾沫,微微透了口气,涩声说道:“臣……领旨谢恩。”

送走了两位传旨的钦差,恭王府上上下下,立即喜气洋洋起来了。

“世袭罔替”,这还了得?

大清朝的国祚延续多久,咱们这座府邸,就是多久的“恭亲王府”!嘿,真正叫“与国同戚”了!

第一个兴高采烈的,是载澄,他既是嫡子,又是长子,恭亲王的爵位,日后自然归他承袭嘿,俺也要是亲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