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借洋债(1 / 2)

乱清 青玉狮子 2581 字 4个月前

关卓凡说道:“纯甫,这位唐廷枢,就请你和他接头,请他来主持这个……开平矿务局。”

“开平矿务局?”

“是,”关卓凡笑着回答,“这个名字如何?”

“好极了!”

关卓凡又说道:“暂且就叫这个名字,以后摊子大了,也许可以改成‘开滦矿务局’之类——气魄更大一点。”

“好!”

关卓凡说道:“招商募股的时候,咱们这边的股份,就由你来做董事。”

容闳连连点头,说道:“是,我马上就着手草拟章程。”

关卓凡郑重说道:“纯甫,有一点请你务必记住——也要转告唐景星,这个开平煤矿,不论是机械设备,还是管理运营,必须百分之百采用西法,绝不可以把官场上的那一套带了进去。”

容闳又是连连点头,说道:“我晓得。这一点,唐景星也会完全赞同的。”

关卓凡说道:“好,纯甫,咱们一起使劲,把开平矿务局办成中国第一家真正的现代企业!”

容闳走后,关卓凡今天的第二位客人,是胡雪岩。

关、胡通家至好,胡雪岩行完了礼,关卓凡就叫人带胡雪岩到偏厅,换上了便服,出来后重新落座上茶。

胡雪岩是来向关卓凡“报告”为左宗棠办理借洋款事宜的。

事实上,借洋款做军费这个主意,是关卓凡为左宗棠出的。

陕西已为关卓凡平定,左宗棠西征,是以陕西作为基地,来年开春,进军甘肃。

西征和在中原内地用兵不同,最大的限制是地理和气候。

从前汉武帝开始。中国用兵西北边陲,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次征伐的时间都不长。大的征伐都是孟春而兴。最多迟至孟秋而还。

这一方面是因为路途遥远,路况艰难。后勤成本太高,补给困难,时间太长了便无以为继。

另一方面,到了秋天,秋高马肥,游牧民族的战力会倏然增加;接下来冬天的严寒气候,更非中原内地的士兵所能堪。

像李广利二征大宛。举全国之力,费数年之功,终有所成,是很少见的。

还有。大宛其实以定居农牧为主,并非真正的游牧;不然,即便如汉武、贰师者,使出狮子搏兔的力气,也未必就能顺利竣功。

如果对西北用兵。还是只能春去秋回,那么难免像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样,虽有卫、霍旷世之才,征伐不绝,胜仗不断。但斩草不除根,来年吹又生,汉、匈之间便打成一个极其残酷的互相消耗的局面。

匈奴固然不堪承受;以汉之强,到了武帝一朝的后期,也是筋疲力尽,民困财乏。

匈奴在宣帝的时候,终于对汉朝屈服,一个是因为内部分裂,力量削弱;一个是国力毕竟不能和汉相比,实在受不了这种可怕的消耗。

军事上的失利,其实还在其次。

左宗棠下决心不重蹈这个覆辙。

他的计划是在西北办屯垦,做好几年甚至十年八年不入关的打算,彻彻底底地把回乱这块“春风吹又生”的杂草地,狠狠犁它几遍,真正做到“斩草除根”。

这个计划,关卓凡非常赞同。既如此,有一点不能不提醒左宗棠,就是这样一来,西征的军饷,要做特别的安排了。

西北长期军兴,不同内地,饷事不可不继。

内地用兵,一旦缺饷,总还有时间、还有渠道,周转腾挪。又或者银子虽然暂时到不了手,粮食能够筹到一些,肚子不至挨饿。只要断饷的日子不长,不至造成太大的麻烦。

西北路途遥远,一旦断饷,除了一个贫瘠的山西,无所依恃;而交通不便,就算内地筹足了欠饷,递解过去,也得一两个月的时间。冰天雪地之中,将士们饥肠辘辘,如何挨得?万一因此而生溃变,怎么了得?

打仗就是打后勤,西北用兵,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