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还是掌声。
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加冕时刻,整个柯达剧院的掌声连绵不绝,浩浩荡荡、轰轰烈烈地送上了崇高敬意,不管梅丽尔未来是否能够赢得威尼斯影后,也不管梅丽尔未来是否能够追平凯瑟琳-赫本(kathare-hepbu)四座最佳女主角小金人的记录,毋庸置疑地,梅丽尔已经书写了属于她自己的传奇。
正是因为梅丽尔在奥斯卡的战绩着实太过出色,于是人们戏称她为“奥斯卡毒瘤”,这是一个调侃,却也是一个认可。每一位女演员的奥斯卡登顶之路上,梅丽尔都是最重要的拦路虎,从目前的态势来看,这个名号应该还要伴随她一段时间。
梅丽尔和科林两个人结伴离开了舞台,柯达剧院之中的嘉宾们总算是回过神来了:刚才发生了什么?
得奖头号热门维奥拉-戴维斯,遭遇爆冷,“帮助”今晚依旧只有一座最佳女配角入账,在缺席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导演提名的情况下,“帮助”已经可以基本确定,与最佳影片无缘了。
换而言之,“雨果”、“艺术家”、“后裔”和“午夜巴黎”的争夺战,进入了最后刺刀见红的阶段。对于“午夜巴黎”和“雨果”来说,最佳导演是最后一搏;而对于“艺术家”和“后裔”来说,在最佳导演之前,最佳男主角的争夺将成为左右今晚颁奖典礼走向的重要关卡。
最佳男主角,万众瞩目的最佳男主角。
人们总是说,也许,最佳女主角偶尔会出现小年,女演员可能幸运登顶,2010年的桑德拉-布洛克、2008年的玛丽昂-歌迪亚、2006年的瑞茜-威瑟斯彭、2002年的哈莉-贝瑞等等,都是如此;但,最佳男主角却不是如此。
过去十年时间里,每一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对决和竞争,这都是真材实料、真刀真枪的窒息对决,只有真正的强者和霸者,才能脱颖而出、笑到最后,每一届最终小金人的得主都是当仁不让的实至名归,得到了众口一致的肯定。
为什么说西恩-潘在好莱坞的地位超然?为什么说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业内口碑无比扎实?为什么说丹尼尔-戴-刘易斯可以不买学院公关的账?
答案都是同一个:奥斯卡之上绝对实力的绝对胜出,尤其是1998年颁奖季的概念出炉之后,学院公关渐渐开始抬头兴起,这些演员依旧可以在刀光剑影之中杀出重围,问鼎奥斯卡,来自业内的肯定是制胜法宝!
经历了六十年代好莱坞巅峰时期的辉煌,也经历了八十年代商业模式渐渐成行的动荡,好莱坞对演员们的要求和期待逐渐成型,女演员是如此,男演员也是如此。
首先是年龄,男演员的黄金年龄是三十五岁、乃至四十岁之后。
截止到今年,历史上,一共有四百一十二位演员提名过影帝,首次获得影帝提名的男演员,小于三十岁的仅仅不到百分之十,平均年龄则是四十三岁。这与女演员形成了鲜明对比,至少有一半女演员首次赢得提名时都不到三十岁。
而九十年代之后的二十二位得奖者之中,四十岁区间的得奖者是九次,五十岁以上的得奖者是四次,三十岁区间的得奖者是八次,唯一一位低于三十岁的得奖者是“钢琴家”的阿德里安-布洛迪,登顶时二十九岁零三百四十三天。
其次是外形,年轻时的帅气容颜已经不再吃香,马龙-白兰度、克拉克-盖博(crk-gable)、詹姆斯-斯图尔特(jas-stewat)那样三十岁出头就赢得小金人的帅哥们,已经成为历史。除非他们老去。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保罗-纽曼、彼得-奥图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帅了一辈子的保罗,领取了终身成就奖之后,第二年才收获了第一座影帝小金人;而彼得则赢得了八次提名,却颗粒无收;还有新世纪之后角逐小金人已经成为怨念的莱昂纳多。
近年来,屡次碰壁的瑞恩-高斯林、杰克-吉伦哈尔、裘德-洛、伊桑-霍克等等,也都是如此。
今年的最佳男主角争夺战,激烈程度丝毫不逊色,但潜规则方面却打破了往年的常规,将颁奖季的小年乱战,延续了下来。
“后人”的乔治-克鲁尼,“点球成金”的布拉德-皮特,“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加里-奥德曼,“艺术家”的让-杜雅尔丹,“爱疯了”的蓝礼-霍尔。
五位提名者都具备实力,同时,五位提名者也都具备人气,无论是纯粹的纸面实力还是变数的学院公关,五位提名者之间的差距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这也被誉为五年以来最激烈也最接近的一届影帝竞争。
五年前,也就是2007年,福里斯特-惠特克凭借着“末代独裁”入魂入魔的演出,击败了“末路爱神”的彼得-奥图、“血钻”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当幸福来敲门”的威尔-史密斯和“半个尼尔森”的瑞恩-高斯林,成功摘下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唯一一座小金人。
今晚,竞争的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却更加难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