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大胆(2 / 2)

汉鼎余烟 蟹的心 1756 字 1个月前

马忠自建安十六年弃了汉昌县长的职位,转为雷远的幕僚,至今已八年了。这八年里,他看着雷远东征西讨,几乎战无不胜,而雷远部下的将士们通常都斗志高亢异常,恨不得见敌即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情形。

雷远本人,固然是心志坚毅绝不容动摇的名将,可他麾下的将士们终究是人。是人就会疲惫,会犹疑。

将士们从汉水暴涨的那天起,已经连续作战了多日。然而他们看到的,是己方的优势渐渐消失,敌人愈来愈多,以至于铺天盖地;是淮南旧人的首席贺松战死,所部几乎尽遭歼灭,以至于整支交州军伤筋动骨;是己方且战且退,队伍越来越分散,彼此的联络开始出现困难;是战斗造成的折损渐多,在水畔脏污的环境里,很多伤员因为得不到救治、得不到休息而死亡。

许多人心里在问:这样的厮杀,是为了什么?这一切,什么时候才到头?

雷远的选择,是为了避免不计代价的恶战,尽量减少将士们无意义的折损。但他不可能向每一名将士解释他的意图,于是将士们只能茫然地坚持着,在两天时间里无数次的缠斗。

这种纠缠乱斗,固然使得曹军头痛,却也是对交州军将士的严厉考验,比一次痛快淋漓的大战更消耗将士们的精力和意志。

将士们真的已经快力竭了!

马忠转向雷远,他竭力保持自己话音的平稳,可隐约的颤音终究暴露了几分真实情绪:“关君侯果然能到?将军,如果襄阳那边的战事不顺利,我们的付出,就没有意义了!”

将士们只是闷头苦战,倒还罢了。马忠知道雷远的谋划,却只有更加地紧张,有时候紧张得快要虚脱。他并不是怕死,而是无法想象,如此冒险的谋划怎可能成功?他更没法想象,这样的谋划究竟能带来什么战果,究竟有没有意义!

雷远神色淡淡地看了马忠一眼。

马忠感受到雷远的平静中蕴含的凛然之威,他退了半步,忍不住躬下身去。

雷远沉声道:“放心,我有把握。”

马忠有这样的疑虑很正常,起初,雷远自己也并不似表现出来的那样信心十足。但现在,他越来越有信心了,因为一切都在雷远的预料之中!

在外人看来,雷远是汉中王麾下战胜攻取的名将,近年来名望隐然与关羽同列,还要高过张飞半筹。

但雷远自己并不会因此而高看自己一星半点。他确信自己并不什么超凡出众的才能,更不是那种天才人物。他因为对另一段历史的了解而获得的大局判断,如今也已经近乎不存。

到如今,雷远所能倚仗的,终究还是当年在灊山中慢慢锤炼出来,最终在一次次绝望死战中被叠打成型的东西。那便是在任何逆境中都不会动摇的坚韧和大胆。

只有经历过无数次出生入死、承受过如泰山般重压的大将,才能真正获得这样的心理特质。而一旦获得,则如脱胎换骨,从此以后在疆场上不惧于任何人。

对马忠来说,他推算战局,是将兵力多寡、敌我位置、各部的战斗力、战场的地形之类一一列明,加以权衡。但雷远所想的不止如此。在他和关羽这一类久历戎机的武人眼里,沙场对抗的本质是人,是制人和制于人的不断应对转换。而想要制人,靠的则是人的坚韧和大胆!

雷远握了握腰间悬着的长剑。

手臂依然在痛,因为此前持剑作战的缘故,整条小臂表面血管都浮了起来,胀痛得像要爆炸。但随着雷远的精神愈来愈高亢,这种疼痛此时已经不成负面的影响,反倒刺激着雷远,让他的精神始终保持高度集中,头脑始终敏锐。

“襄阳城不是问题,关君侯这会儿定已渡过汉水。以他的赫赫声威,只要旗帜出现在樊城,曹军就会惊恐,就会疯狂地向北求援……”

雷远顿了顿,沉声道:“曹操素来敬畏关君侯,一听前线军报,必定急催增援,可他的庞大兵力,此时分布在从新野到樊城的上百里广阔区域中,又因为我们的滋扰而队列散乱。愈是紧急调度,愈会使部伍比现在还要散乱十倍……到那时候,他们的大军就仿佛一个气血逆行、半身不遂的巨人,我们要做的,只是找到他们的要害所在,引刀一割!”

说到这里,雷远扫视略显疲沓的将士们。他咬了一口烤饼,轻笑着对马忠道:“将士们的状态,我很明白。不过,兵法有云,兵无常勇,亦无常怯。我信得过他们,需要他们奋勇作战的时候,他们不会令我失望的。”